校园里丨当“蜗牛”进课堂后……

图片
当“蜗牛”进课堂后……
图片
寻蜗探秘生态课。
图片
蜗牛工艺作品。
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爱生活在什么地方?近日,在兰州水车园小学银河分校各年级课堂中,寻蜗探秘生态课程让同学们颇感兴趣,在研究蜗牛中,学会制作统计图、积累了蜗牛主题的诗歌、扮演蜗牛的英文情景对话练了口语表达,同学们在触摸自然、感知生命中品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A“蜗牛”进课堂 学习新知识
活动中,“与蜗相遇 寻蜗探秘”生态教育课程在二年级火热开展。蜗牛喜欢吃什么呢?如果你为蜗牛准备食物,你想多准备哪种食物,为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了蜗牛的生活习性,记录蜗牛喜欢的食物种类,并绘制成了图文并茂的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图。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语文课上,老师选取了一系列与蜗牛相关的绘本故事作为教学材料。同学们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了解了蜗牛的生活环境和生命过程。课后,同学们绘制出了一本本生动有趣的蜗牛绘本,收集了有关蜗牛的诗歌,集成一册,并进行了分享交流。绘本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蜗牛生活的详细描述,也有对蜗牛生活故事的趣味演绎。这些绘本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创意才华,也传递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
B 多学科融合生态教育 提升学生环保意识
“小蜗牛也会讲英语了!”英语课上,老师们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让他们用英语描述蜗牛的外貌、行为和生态环境。孩子们充满好奇,纷纷围绕蜗牛展开讨论,并化身为一只小蜗牛,积极用新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式来交流。课后,孩子们动手绘制蜗牛绘本,用简单的英文句子描述蜗牛的生活,以小蜗牛的身份和他人对话,并配以生动的插图,使得整个绘本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校园里,同学们正在寻找蜗牛的足迹。操场上,科学老师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蜗牛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价值。
活动中,同学们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壳形、触角和移动方式,并记录实验数据。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术课上,一群充满想象的孩子伏着身影,用稚嫩的小手,捏出他们心中的蜗牛形象,在长长的画卷上,孩子们尽情舞动着画笔,展示着自己的绘画才艺,大家别出心裁,用神奇的画笔勾勒出心中最美的蜗牛。婉转悠扬的歌声在校园回荡,音乐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二年级的同学们正在表演歌曲《蜗牛》,他们那清脆的歌声仿佛带着温暖的气息,唱出对蜗牛的喜爱,让人仿佛置身于山花烂漫的山林之中。艺术的气息弥漫整个校园,处处呈现着生态化教育生根、发芽的美好!
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阅享自然。同学们在校园里尽情投入生态环境的怀抱,通过多学科、多活动的方式,积极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感受生态阅读的魅力,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成为人类生态家园的实践者、推动者。
文·图丨 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城关区安乐村小学
班级文化墙创意无限
图片
巧妙设计的学习园地。
一块黑板,一种文化。一面墙壁,一处风景。为切实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水平,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让每一处角落都发挥教育的功效,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气息熏陶下健康成长,近日,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为班级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且充分发挥校园隐性教育功能,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本次活动从“学习园地、班级文化、特色与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展示。
各班结合实际精心提炼文化主题,巧妙设计学习园地、卫生角、图书角和班务栏,做到了“一班一主题,班班有特色”。在师生精心设计创作下,各班文化各具匠心,精彩纷呈,展现出了本班亮点和创意。本是平凡无奇的教室墙面,被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廊,内涵丰富,颇具特色。学习园地的设计,靓丽了教室环境,体现了班级文化,发挥了育人功能。班级文化建设整体效果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叹。
此次班级文化评比活动,不仅美化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爱的熏陶,潜移默化每一个学生,产生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文·图丨 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
行走的“课堂”真有趣
5月14日,兰州市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开启了一场行走的“课堂”之旅。大家行走中山桥,探究“牛肉面博物馆”,畅游“简牍博物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收获别样的风景与知识。
在中山桥,同学们了解了兰州黄河铁桥的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历史。站在桥上,望着滔滔黄河水奔腾而过,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想把这份历史与雄壮记录下来,一支小小的笔,一张小小的纸,装载的却是一座大大的桥。
牛肉面是兰州的地标美食之首,兰州牛肉面博物馆当然是同学们的打卡必经地,走进牛肉面博物馆,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牛肉面的奇妙世界,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聆听牛肉面的发展史,仿佛穿越了时光,看到了兰州牛肉面的传承与变迁。
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内,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了简牍的璀璨历史。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学们跟随着讲解员,从简牍时代展馆到简述丝路展馆,再到边塞人家展馆,大家认真聆听,感受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还动手制作了自己喜爱的简牍作品。
打破平面课堂的桎梏,让学生走出户外,让知识与现实的体验相结合,让家乡文化与自己面对面,这样有温度的“课堂”助力同学们不断赋能成长。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
城关区畅家巷小学
孩子们用故事讲述妈妈的爱
5月11日,畅家巷小学二年级二班组织了一场名为“感恩母爱 共筑友爱”的主题活动,同学们用自己讲述母爱故事的方式去体会伟大的母爱。
张烜睿同学与大家分享了《爱心树》的故事,用大树对男孩的付出,表达了一位母亲不求回报的爱;张家萱同学通过民族英雄的家庭故事《岳母刺字》讲述了一位母亲望子成龙的爱;闫泽翌则是用绘本《逃家小兔》中兔妈妈和兔宝宝的幻想故事,体现了一位母亲贴心温暖的爱。三个故事让同学们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在听完故事以后,同学们也分享了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更进一步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