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驻村见闻:奏响“甜”园曲,虎什哈镇有“三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齐钰 人民网 郑莉茵)西瓜红烟薯、红颜草莓、4088苹果……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虎什哈镇,利用山多地广的先天优势,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致富思路,发展红薯、草莓、苹果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方式,日子越过越“甜”,越过越“红”火。
图片
5月15日,驻村记者在虎什哈镇承德宇都生态农业园清理杂草。齐钰摄
虎什哈镇没有虎,盛产生态好红薯
在滦平县虎什哈镇的红薯种植基地,满山的梯田整齐划一,一排排红薯秧苗在春雨的滋润下竞相生长,苍翠欲滴。
“虎什哈镇土壤优质,特别适合红薯生长。镇上流转土地筹建西红旗现代农业园区,以承德宇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培育生态红薯产业。从红薯无菌组培到种植、培育、秋收、储藏、加工,形成了完全的闭环生态产业链条。目前,红薯规模种植和个人种植总量达到2700余亩,年产量1130多万斤,为镇上增加就业岗位570余人。”虎什哈镇党委书记赵春伟告诉记者。
承德宇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业部负责人孙长虎介绍,目前种植红薯品种以烟薯和西瓜红为主。红薯梯田采用了滴灌技术,一方面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避免红薯遇干旱而减产,确保红薯产量稳定,也便于后期管理。春耕秋收和蔬菜种植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一年可工作4个月,月均收入3000~4000元,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除了红薯产业之外,农业园区还发展了绿色蔬菜大棚,目前拥有节能日光温室大棚60栋,种有火龙果、葡萄、茄子、辣椒、甘蓝、韭菜等10余个品种的绿色水果和蔬菜,成为京津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我们家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一亩地最少能收回1200元。平时在各种植地打零工,一年也能有不少收入,时间也更自由。”村民于阿姨告诉记者。
图片
2023年9月,滦平县红薯种植基地迎来收获季节。滦平县融媒体中心图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滦平摘草莓
“六瓣白花香陌野,丹心翠羽玉玲珑。”虎什哈镇西营坊村草莓采摘大棚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手提小红筐,正在采摘新鲜草莓。
“大棚草莓采摘时间,从12月可以持续到来年6月,每年来这采摘的人都不少,有从滦平县其他乡镇来的,也有专门从承德、北京过来的。除了采摘,还会往滦平和承德的超市供货。”家住虎什哈镇西营坊村的姚老汉告诉记者,在村里的帮扶下,儿子回乡承包建设了“姚凯草莓采摘园”,7座大棚的年均总收入可达20多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样的模式,在各村都有推广。”赵春伟介绍,虎什哈镇积极培育和发展以温室大棚产业为主的特色设施农业,引导更多的农户发展特色采摘园,将果蔬采摘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周末游、休闲游,让游客感受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乐趣。
譬如,西营坊村引进投资,流转土地70余亩,目前建设草莓采摘大棚20余个,年净产值110余万元;卧牛山村流转土地230余亩,建成草莓秧苗育种基地,每年向日本等国外出口秧苗产值900余万元;大河北村流转土地2700多亩,建设麒麟西瓜冷棚4400多个,年产量4200万斤以上。
图片
5月14日,虎什哈镇西营坊村草莓采摘大棚中,家长带着孩子来采摘新鲜草莓。齐钰摄
北纬40.88°,苹果长在虎什哈
“透过现象看本质,重在滋味轻颜值。”位于北纬40.88°的虎什哈镇,地处潮河流域,燕山山脉中段地区,这里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8.3℃,无霜期年平均157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独特的气候,造就了“4088苹果”独有的风味和品质。
“果园的土壤已经十多年没有施用过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技术手段控制苹果的结果数量,苹果树结的苹果要远远低于正常的苹果园,长出来的苹果颜值可能不高,但保留了最原始的味道。”虎什哈镇人文粮仓农业负责人苏宗然介绍,“4088苹果”通过生态管护方式,自然生草,树下铺草、有机肥补施,通过灯光诱集、信息素诱集、色板诱集、无害杀菌、播种蜜源植物吸引天敌昆虫等技术方式,让苹果自然成熟。
除了苹果之外,人文粮仓还种植有南瓜、玉米、西红柿等多种有机蔬菜,目前有一百亩田地和三十亩果园,可供游客体验采摘。
“人文粮仓和塞北学堂、西山拾忆民宿,共同构成虎什哈镇教育康养研学实践基地,供北大、清华、央美等高校学子长期支教、实践、研学,目前已成为虎什哈镇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名片。”赵春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