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创始人用AI帮人谈恋爱,月入百万

图片
作者丨博雯
编辑丨海腰
题图丨Midjourney
每个恋爱上头的人背后,都少不了一个军师,一边吃瓜一边出谋划策。
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主人公与暧昧对象打视频,军师舍友在一旁无声地对口型,频频送上助攻,甚至都成为了一种流行现象,火遍全网。
而现在,AI找上了这门新生意。甚至有了一个专有名词:AI僚机。
Plug AI上线四个半月,下载量突破150万,营收19万美元,截至今年1月已经变现350万美元。
而其功能,不过是根据聊天截图生成几条“机智而幽默的回复”而已。
图片
自2023年以来,像这样套壳GPT的软件便越来越多。
功能相似的Rizz,下载量已逾350万次,在上一季度,用户数量平均每月增长30%;上线不到一年的Ava拿到了包括OpenAI和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5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诸多老牌在线约会软件更是不满足于仅仅生成回复,把控对话走向、优化邀约措辞、分析情感处境……恋爱的每一步,都试图引进AI参与。
近些年,AI写诗作画,人类继续上班的论调已经屡见不鲜。但谁能想到,虽为人诟病,但至少还是依赖人类情感经验的约会僚机文化,竟也开始被AI优化了。
如果对面身边也有一位同样的僚机,那可真是仿佛恋爱都被AI给谈完了。
AI帮回恋爱消息,效果如何?
Plug AI最早在2023年7月上架谷歌商店,介绍是“这款短信和调情助手,旨在增强您在爱情游戏中的信心和效率”。
用户可以将在约会平台上收到的聊天信息截屏,然后上传到Plug AI中,应用初始会提供两条回复,如果不满意,也能生成更多。
软件可以免费试用,但想要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回复语句,就需要每周7美元的订阅服务。
创始人Blake W Anderson,2023年才刚刚从杜兰大学毕业。
团队一开始只有他一人,后来又添加了一位CTO和市场负责人,还有3名兼职人员。
而这位23岁的年轻人似乎也很喜欢做男人生意,根据领英,他在Plug AI之后的一款产品Umax主打男性美容,成绩也不错。
就目前来看,Plug AI功能单一,切入场景非常直接,似乎也没有大规模的广告和营销,却已经成为了一笔小众且有噱头的生意,今年年初在还红迪上引发了小范围的讨论。
发帖的用户披露,Plug AI营收19万美元,净利润则是12万美元,其成本绝大部分应该都来自对ChatGPT接口调用的费用。
下方的高位评论表示,今天人们的懒惰程度是惊人的,当你提供太多服务时,反而可能失去用户。
“或许这些‘套壳GPT软件’反而满足了很多人更直接的需求。”
图片
而在这些纯“恋爱僚机”产品中,2023年7月上架的Rizz是现在成绩最好的一个。
它曾登顶AI约会助手榜,目前下载量350万次,月活跃用户达100万,已经创建了500万条开场白,在Tik Tok也有十几万粉丝。
Rizz这个名字取自Z世代年轻人间诞生的俚语,意味一种“能吸引浪漫的风格或魅力”。
它的核心功能与Plug AI相似,也是上传对话截图,生成针对独特情况的回复,保持对话的连贯性和提升聊天趣味性。
同时,Rizz还会基于个人资料分析用户常用的风格、语气和幽默词汇,号称使用越多,回复就会越符合用户本人的个性。
“你仍然是你,但又多了几分魅力。”团队的一位创始人说。
在广告宣传上,Rizz走的是爽文短剧式的推广,播放量高的视频基本都是“前脚女神对我爱答不理,后脚我用Rizz帮忙想出一条绝妙回复,瞬间就获取女神芳心”的套路。
不过在谷歌商店中,Rizz的描述多了几分务实,称也可用于朋友家人的交流,甚至提供面向职业社交的正式选项。
图片
在用户公开出来的例子里,Rizz给出的回复风格是积极、热忱,且擅用表情包的,但很多时候不免让人类觉得尴尬,甚至是有几分油腻。
比如说近日,Business Insider的一位记者网罗多个AI约会助手软件做了测评,其中Rizz在演示中生成的是这样两句开场白——
“你是青蛙吗?因为我想吻你,让你成为我的公主。”
“我看到你在10英里以外,我以为天堂更远。”
测评者对此的评价是,“我几乎都能闻到那种AI味儿”。
一位35岁的金融工作者承认自己会在一场约会中使用三到四次Rizz,但也表示大多数时候只是靠AI生成的回复激发灵感,毕竟最原始的生成描述确实是“太AI风了”,直接使用还是有些奇怪。
背后的开发团队有两位核心创始人,都是连续创业者。
Joshua M2013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曾经任职于美国直播平台twitch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而另一位Roman Khaves在2012年毕业于纽约大学数学系。
两人曾经一起开发了类似国内作业帮的在线辅导工具SnapQu,一度登顶教育类APP的收入榜首。之后的表情包制作工具Memix也曾经登顶美国地区App Store的#1。
2020年3月,两人和团队开始Rizz的开发,到现在,他们已经完全关闭了其他项目,专注于这项“可能彻底改变在线约会”的工具上。
从AI僚机到AI在线约会
事实上,在“AI在线约会”这个大品类下,纯AI僚机类的服务只是一门小生意。
AI在线约会软件们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约会APP的个人资料优化、搭讪开场白生成、个人形象指导、话题引导、具体问题互动回答、推进约会进程等不同环节。
2018年,美国老牌相亲网站Match宣布与谷歌合作开发AI约会机器人Lara,该工具每天都会给用户提供一个建议:向兴趣重合的某人提议喝酒、第一条短信应该怎么发,如何确定第二次约会日期等等。
受头部公司的影响,之后迅速涌现出了一批相似的“AI约会建议”软件。
2019年,基于AI为用户选择首次约会对象、提供约会建议、整理约会后反馈的AIMM上线,这款软件的建议更为笼统,比如“冷静一些,不要在首次约会之前做其他不必要的沟通”,或是“显然她更喜欢传统的生活方式,可以主动一点。”
在2022年推出的YourMove,提供起草聊天信息、分析对话和评估用户约会配置的服务,每月网站访问量为20万次,收入每月增长约20%。
图片
而在2022年底ChatGPT推出,相关软件数量再次激增。
在线约会行业中的头部产品Tinder,就在2023年推出了Meeno,基于GPT-4运行,用来生成信息和与虚拟人对话。
除了专业公司的入场,一系列聊天大模型的开源也使行业中出现了用户结合自己身约会经验,自发通过GPTs创建的AI Bot。
2023年,TikTok和Instagram用户Alex Weitzman因“我前男友的短信”而走红,这是她基于分析自己过去恋情中的文字对话而制作的AI聊天机器人,在发布视频的两周内就有3万人注册并访问了这一应用,到现在,她最初的视频已有300万次播放。
此后,Alex Weitzman决定优化这个产品雏形,将其转化为了一个名为Amori的网站和应用程序。
Amori可以基于AI算法分析用户与其联系人列表任何一人的全部聊天记录,通过对成千上万条短信内容的分析,列出具体的时刻来呈现证据,最终对于双方在兼容性、沟通程度、性吸引力方面的关系做出评估。
或许是因为Amori真的可以替换掉那个总是在帮你分析情感状况的冤种闺蜜,当前Amori的绝大部分用户都是女性。
Alex Weitzman也用Amori分析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前一段感情,最后评分显示,她和前男友的兼容性得分仅为37%。
图片
不仅是Alex Weitzman,今年年初,23 岁的AI开发者Aleksandr Zhadan基于ChatGPT和GPT-4 API自己开发了一个AI机器人,与Tinder上的5000多名女性进行了沟通交流。今年2月,他已经正式与其中一位订婚。
这种大小公司乃至普通用户都纷纷入场的盛况,甚至都让部分团队不惜改换赛道。
AI约会产品Ava首次大范围地出现在普通民众眼里,是在今年4月1日打败SHEIN、Tik Tok、Google等一系列APP,登上美国免费下载榜总榜Top1。
当然,这是创始人Clara Gold利用愚人节做了一次节日营销,登顶图是P的。但无论如何,这次“合法地说谎”又使得Ava获得了一定热度。
这家公司在去年创立,团队不到5人,在种子轮拿到了包括OpenAI和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580万美元投资。
在2023年6月,标榜“青少年虚拟朋友”的初代Ava上线,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创建一个专属虚拟人形象,挑选自定义服务、性格,然后与虚拟人通过文字和语音消息互动。
但由于虚拟人形象并不算好看,聊天体验也不理想,产品在当年10月份就迅速关停。
图片
第一版Ava
1个月后,二代Ava再次上线,用户不仅可以与虚拟人互动,也可以与虚拟人背后的其他互动——也就是直接加入了在线交友的性质。
而AI在其中则化身“恋爱助理”,基于用户的性格特征和个人资料生成问题,在遇到其他用户搭讪时,先抛出问题,如果通过,才能进入下一关,直接与真人用户交流。
图片
市场正在增长,但仍是小生意
2019年时,英国班戈大学数字媒体专业的教授Andrew McStay曾说:
“AI是在线约会的未来,这不是约会问题,而是人机交互问题。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多地通过语音与设备进行内容互动。”
AI平台Pollfish上个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每3名18至34岁的男性中,就有1人使用ChatGPT类产品获得恋爱建议,而在同一年龄段的女性中,这一比例为14%。
而放眼当前市面上的AI约会、AI僚机、AI恋爱等工具,确实都是基于Chat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而构建。
不过,虽然其中部分产品确实获得了一定盈利,但现有的大多数AI僚机或恋爱产品都是“一锤子买卖”的订阅制,并不是持久的生意。
而在海内外AI产品前排的榜单里,也从未出现AI僚机的身影。
从客观来说,约会和暧昧时期的对话还是一件相对隐私的事,而目前的AI僚机产品又大多需要用户截屏个人资料或互动记录,在隐私保护方面,无疑是一道隐形的门槛。
技术层面,仍有很大一部分专家不认为AI能预测和分析人类的情感吸引力这种混沌的东西。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Michael Rosenfeld指出,当前的约会程序很多都要基于用户自己设定的标签:性格、爱好、教育水平、严肃话题、感情经历等等来提供服务——这本质上只是在提供潜在的合作伙伴,并非筛选爱情。
即使引入了最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但人类的感情是通过语音、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一起体现的。
语音分析、面部分析和人类肢体动作的分析各自都有复杂的维度,在体现人类情感上还需要综合起来考量,显然,现在的机器学习在人类情感推断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事实上,在市面上现有的AI僚机产品的评论区中,也常常出现“不能准确捕捉到对方的性格和语言特点,完全就是无用功”的差评。
而在情感层面,比起写诗作画,AI对于恋爱的参与,似乎更能让人类感觉到一种抗拒和悲观。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如果每个人都需要AI进行对话增强才能与人顺利交流,那么这个世界很快就只剩下AI在相互交谈了。
而从最直接的效果来说,在讨论相关话题的海外论坛中曾有人发出这样的提问:
“一个在聊天中给人留下‘超级聪明且有趣’的印象的人,当你现实与TA见面时,却发现TA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你难道不会对此感到失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