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黑臭水体”的生态蝶变

走进当涂县塘南镇兴永村,一处村中池塘映入眼帘。池塘内水质清透,岸边,村民们正在静心垂钓,享受着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一幅和谐的乡村画卷缓缓展开。
“以前这里夏天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经过半年治理,臭味没有了,水也清了,鱼也变多了。”兴永村村民庄维亮兴奋地说。此前,此区域还是一处臭气熏天、污染严重的黑臭水体。然而,经过自主治理,昔日那条令人掩鼻而过的“臭水沟”已焕然一新,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在治理过程中,兴永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清理漂浮的生活垃圾、清淤底泥、投放微生物菌、建立垃圾分类制度等,以解决主要的污染问题。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培养村民环保意识。标本兼治,经过近半年的整治工作,水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为了让“水碧、岸绿”的自然生态画卷留得住、留得久,当涂县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对乡镇塘口、沟渠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形成黑臭水体问题清单。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结合村庄布局、水体功能和污染成因等,科学确定水体治理路径,制定“一水一策”治理方案,建立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与发现机制,全面汇聚合力,不断将整治“触角”向村沟塘拓展延伸,打好排查治理“组合拳”。
在抓好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上,当涂县注重提升水资源价值,塘南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了以“种草、投螺、调水、合理放养密度、多品种配养”为核心的塘南生态养殖模式,并专门设立水体生态保护奖励金,促进农户增强水环境保护意识。
好水出好蟹,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出了高品质河蟹,高品质河蟹带来的收益让塘南的水面资源成为香饽饽,村集体收入自然水涨船高。目前,仅兴永村就盘活了约4.5亩撂荒水塘,直接为村集体增收6000余元,被“唤醒”的水资源也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未来,当涂县将继续探索“生态+”经济模式,秉持“生态+”理念,精心谋划发展蓝图,致力于构建生态与经济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体系,推动经济与生态双向协调发展。(廖志伟 王露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