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先烈的遗墨文稿中提炼精神密码 《李启汉文存》出版发行

图片
《李启汉文存》,万汝青主编 线装书局2024年版
红网时刻新闻5月20日讯(通讯员 陈茂智)5月20日,一本由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办公室选编的青年励志读物《李启汉文存》,由线装书局出版发行。
该书选编自江华档案馆珍藏的江华籍革命先烈李启汉1910年至1919年在江华县立高等小学、长沙岳云中学求学时的280多篇作文遗稿,分为立志篇、廉俭篇、政论篇、策论篇、史论篇、风物篇、应用篇等;选录了部分李启汉参加革命后发表的文章、演讲稿,并附有遗稿原件和烈士生平主要大事年表。所选文章短小精悍、笔力雄健、文采斐然,足见先辈勤学善思、治学严谨、求知若渴,其书法之工整也让人惊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廉政教育读本和青年励志教材。
图片
李启汉烈士遗照。
李启汉(1898年-1927年),又名李森,湖南江华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著名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长沙爆发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李启汉参加毛泽东率领的代表团赴京请愿。1920年春,李启汉从北京赴上海,参与中共党团创建,从事工人运动。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兼干事局长等职。1927年2月,兼任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主任,接替邓中夏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政变,李启汉被捕,于4月下旬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二十九岁。
图片
图片
李启汉作文遗稿。原件藏于江华档案馆。
“志者,人生之根本也。立志坚定,事无不成。”“天下事非一人所当担任,同处国中,人人皆有一己之分子责任。……国家之休戚荣辱与我之休戚荣辱无异,视国事如己事,国强则喜,国弱则忧。”“吾愿为士者,欲造伟大之国家,成非常之事业,汲汲之于品行学问兼优可也。”从李启汉这些遗作中,可以窥见他小小年纪竟有立志做经天纬地之才的志向,成就圣贤豪杰事业的抱负,以及纵横中外古今和天宇世界的博大胸怀。他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扩张视野,以其独有的所思所悟去把握时代的发展风向,明辨世界的潮流大势,洞悉国家的成败得失,思谋拯救弱国弱民的对症良方……文章所涉内容及其文风和笔意,用老师圈点批阅的话语,当属“理明词顺”“议论通明”,颇具“一线清气”,当得上“思想最高”“心地甚光明”等等诸多评价。100多年后,我们仍能够从李启汉的作文中感受到一个瑶山少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他后来在上海、广州参与中共党团创建,领导工人罢工,主办《劳动周刊》,发表了大量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指导革命、鼓舞斗志的文章和演讲,被誉为“我党出色的理论宣传家。”他的这些遗墨和文稿,是珍贵的党史资料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随身三宝”(一床草席、一顶蚊帐、一床旧棉被)干革命,从不贪图个人享受;他担任省港大罢工党团书记、干事局局长,经手的经费千千万万,从不徇私;他曾三次入狱,“是我党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
图片
1945年3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给李启汉妹妹、邓中夏夫人李夏明的信中写道:“继启汉中夏之遗志。”
图片
修缮一新的李启汉故居。刘国忠 摄
近年来,江华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挖掘、盘活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从李启汉、陈为人、江华、韦汉等众多革命先辈的事迹中,提炼出忠诚、奋斗、奉献的基因密码,以此作为激励和引领全县人民奋进新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功立业的精神力量。先后出版了《绝对忠诚·百年瑶都红》《江华红色印记》等图书,排演了歌剧《斗争——“江华三杰”之李启汉》等剧目,还组织拍摄了微电影《启汉,启汉》,均取得较大的社会反响。《李启汉文存》的编辑出版,与李启汉故居提质改造工程同步,不仅为全县党员干部提供了一本生动的廉政文化教育读本,也将成为青少年学习、成长中不可多得的励志教材,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少年从这本书中获得知识营养和精神力量,立志以为民、报国为己任,努力成为未来的经天纬地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