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天完成316个模块箱体吊装!立新湖学校打造模块化学校建设标杆

近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主办,宝安区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宝安区建筑工务署、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智能建造 产业融合”2024深圳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系列观摩活动在宝安区福海街道的立新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现场举办,本次观摩活动共计400余人参加。
图片
据介绍,立新湖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用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新建36班(小学24班、初中12班),共计1680个学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宝安区、深圳市乃至全国模块化学校项目的建设标杆。
本次观摩以“智能建造 产业融合”为主题,打造三大观摩区,充分展示了宝安区政府对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建造的高度重视及中建科工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工作成果。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在“双碳”背景下,模块化建筑作为“高阶”的装配式建筑,契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本项目教学楼2层以上采用模块化MiC,共计316个模块。模块化箱体均在中建科工自主研发建造的钢结构模块产品智能制造产线完成生产,通过数字设计进行标准化施工建造,将工地“搬进”工厂,能够“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用制造业的方式做建筑,显著提升建造效率及品质,相对传统建造方式可缩短工期60%,装配率可提升至90%。打通制造的全阶段、全要素,从材料到构件,从构件到完整产品,在工厂内集成结构、机电、装饰装修等多道工序,真正实现拎包入住、到手即用的成品交付形态。
模块化建造技术的基础上搭建了涵盖AI设计、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施工、数字运维的模块建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高效建造、品质建造、智能建造、低碳建造。
图片
图片
给学校安上“发电机”“充电宝”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低碳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为主要特点的光储直柔能源系统在建筑领域应用更加广泛。
立新湖学校项目光储直柔系统由756块60W碲化镉光伏板和中建科工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光储直柔综合智慧能源产品-能量魔方组成,在为校园提供高效、稳定、柔性的用电的同时,还能补给城市,实现“削峰填谷”,对缓解城市用电压力有着重要示范作用。
图片
用“数智之手”砌好一砖一瓦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BIM为核心的智能建造技术在规划、设计、建造之初就为项目建设植入了科技基因。
项目聚焦智能建造的核心环节,应用AI、5G+、BIM等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安全、环境等要素精准把控。
项目应用中建科工研发的焊接机器人、ALC墙板安装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及控制系统,在材料切割、场内运输、焊接等多环节替代人工,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施工效率。
图片
据悉,近两年,宝安区建筑工务署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统筹智能建造、光储直柔、近零碳超低能耗、模块化建筑项目试点工作。开工建设了全区首个近零碳项目“空港新城综合应急中心”,加快推进7个光储直柔项目实现区域光储直柔项目实现零的突破。龙津中学成为全市首个顺利获得深圳铂金级绿色建筑认证项目,福海街道立新湖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项目成为深圳市第二批模块化建筑试点项目、宝安区首批永久性模块化学校。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