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日,景区、酒店、旅行社半价免票“抢人”

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武爽
在第14个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多省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推出半价、免票、主题活动等,掀起一场疯狂“抢人”大战,将文旅业又推向了新的“高潮”。其目的不难猜测,还是为了“抢人”,为了“出圈”。在景区、酒店“频频出招”下,如何才能抢到更多人?“抢”人风潮下又给景区、酒店等文旅业态带来了哪些变化?
景区疯狂“抢人”
近期,借助“旅游日”的春风,为吸引游客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多地景区为了“抢”到更多的消费者,不断增加产品供给,加码优惠政策,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动员、组织本市62家有关景区(点)开展“中国旅游日”门票半价优惠活动,包括东方明珠、上海野生动物园、海昌海洋公园、上海欢乐谷等。除上海迪士尼乐园外的61家景点将实施连续3天门票半价的折扣。同时,针对中国旅游日当天(5月19日)出生的游客,上海市市23家景区(点)还将推出5月19日门票免票活动。
同时,还有多个省市地区也加入半价、打折、免费的“队伍”。据了解,“旅游日”当天,河北省抱犊寨、驼梁、金山岭长城、桑干河大峡谷、渔田七里海度假区、白石山、狼牙山等80余家景区门票半价或打折,棋盘山、嶂石岩等60余家景区免门票。
5月19日至26日期间,无锡市的鼋头渚、惠山古镇、梅园、灵山景区等热门景点,门票价格直降一半;桃花岛景观公园、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景区更是免费开放。
在“中国旅游日”主题周系列活动期间,海南省旅文厅联合美团发动岛内10000家景区、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全品类商户共同开展“万店齐打折”活动。
湖北省清凉寨景区、姚家山景区、新洲区A级旅游景区、锦里沟景区、荆州区楚王车马阵等景区将在5月19日当天推出门票半价优惠的福利。
此外,为了迎接“旅游日”,东湖飞鸟世界、东湖海洋世界、东湖海洋乐园、东湖大马戏、武汉欢乐谷、武汉野生动物王国等景点在5月1日至5月30日期间,将推出多项门票优惠措施。
为了“抢人”,一些景区的门票价格甚至打了“骨折”。5月19日当天前往武当山景区的游客,享受景区门票通票半价、购买全价车票的优惠,即182元/人(含旅游保险费)。武当山快乐谷景区套票原价198元/人,5月19日当天仅需49元/人。
各大景区除了在门票上下功夫外,还都暗藏着各自的“小心机”。为了更方便游客购票,多景区景点开展了线上多平台优惠活动(OTA、金融平台、电商平台等)。如随州将与炎帝故里、西游记公园、广水三潭、田王寨、抱朴谷康养旅游区等5家4A景区达成三折门票采买合作,上线省文旅厅统一设置的微信小程序系统,面向全国游客发放文旅特别惠民券,总价值100万元,采买42000张门票免费发放。
此外,有些景区为了进一步扩大客源,发布信息称:凭登机牌、参加非免费性质的音乐节、赛事活动、大型表演等门票也可享受免票优惠。
如凭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2024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门票可在5月18日—6月18日享受伊吾胡杨林景区免门票;在5月18日—12月31日期间,可以实现哈密翼龙-雅丹大海道景区免门票。
甚至有的景区只需关注景区抖音、微信官方公众号,即可免门票。吐鲁番市更是自5月1日起,各A级景区执行首次实名购门票、终身免门票措施。不难看出,各大景区“自掏腰包”的背后,还是为了“抢人”,分得更多“一杯羹”。或许,从“门票”入手也是景区想要摆脱传统门票依赖局限的重要策略。
酒店也在“抢人”
“抢人”这把火也蔓延到了酒店业。如河北省保定、邯郸等地部分星级饭店推出住宿及温泉门票打折优惠活动。
5月18日、19日,长白山温泉皇冠假日酒店温泉、长白山蓝景温泉 推出5折优惠活动,原价238元/人的门票仅需119元/人,游客们在畅游长白山之余,还可以享受温泉体验。
“降价”、“打折”等优惠行为,不仅发生在高端度假酒店赛道,县域内的经济型商务酒店也在疯狂“降价”。如在5月18日-5月30日入住广昌县尚客优酒店(翡翠广场店)的消费者,可享受所有房型立减45元;广昌县艺龙安云酒店(汽车站店),可享受所有房型立减36元。
酒店的优惠活动不仅是针对外地游客,“家门口”潜在的用户也不想错过。如七仙岭君澜度假酒店、七仙岭宝亭荔苑温泉酒店等7家七仙岭区域温泉酒店将在5月、6月、9月、10月开展温泉惠民活动,保亭户籍人员或在保亭工作的人员,每个月可到参与活动的酒店免费泡一次温泉。
与此同时,酒店们还通过邀请“外援”来加码优惠力度。如沈阳本土住宿企业、商家还联合推出“中国旅游日·让利于客”系列活动,从5月14日起至5月19日,市民、游客可以在参加活动的温泉洗浴场所享受门票5.19折、门票51.9元、客房5.19折、门票+客房519元等四项专属活动,在参加活动的沈阳头部烧烤商家享受“满300减51.9元”的活动。
更多增值服务项目,也是酒店们“揽客”的重要方式。厦门万豪酒店及会议中心推出“订房+9.9元”可以随享早C晚A(早C:大堂吧外带咖啡1杯+小蛋糕1个;晚A:晚间鸡尾酒特调1杯);还有“订房+6.6元”可以在厦门揽风听海泛舟,感受桨板教学活动。此外,还有一些酒店推出接送服务、旅行管家服务以及原始森林徒步公园打卡等在内的多项服务,希望夺得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此外,不少酒店还盯上了“婚宴”群体,趁着“旅游日”期间推出婚宴预订优惠。
截至2024年5月30日,参加青岛瑞吉酒店婚宴预订活动,且预订2024年12月31日之前的婚宴,可以在婚宴期间享受店选红酒1瓶/桌和软饮服务(2小时畅饮),还提供6磅定制婚礼蛋糕。
除了这些“硬件”增值服务之前,该酒店还会教授新郎瑞吉标志性仪式-马刀开香槟、拥有瑞吉旋转楼梯专属拍照使用权,如果在婚宴前日入住婚房一间夜,还会奉送新婚礼遇及瑞吉管家服务,为新人把“情绪价值”拉满。
不难发现,跟传统的酒店被动等待客人查找酒店相比,这些活动让酒店从被动等客户,变为通过亮出自己的优势主动出击抢客户。而丰富的产品加趣味活动,将让客人更有参与感,选择更丰富,玩得更尽兴。
从被选择到提供选择
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家景区、酒店,甚至旅行社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客流。临近“旅游日”,沪上众多旅行社也针对性地开设了各类活动。春秋旅游在继续推出春日微游、骑游等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包机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尼泊尔等地,并将全新发布入境游线路,更好服务出境游、入境游的旅客。
从“等客来”到“迎客来”,其本质还是为了触达用户,和用户保持一定的联系。
同时,也是希望在市场淡季叠加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当下,抓住每一次吸引流量的机会,探索更多新的盈利空间。毕竟“胖东来”都能被逛成“5A级景区”,博物馆的“无语菩萨”火爆全网。这些旅游从业主体无一不希望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接好“泼天的富贵”。
这也就意味着“揽客”的打法要更有策略,更有针对性。不应该只打低价的旗号,也要从产品出发,做好高品质、差异化的服务,让用户在完成产品的核销后,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这也是各大景区、酒店如此“卖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同行的“内卷”也在倒逼一些旅企做出改变,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境遇。除了上述提到的景区、酒店在疯狂“打折促销”外,多样化、个性化旅宿业态的兴起,也让景区、酒店产生了危机感。
如海南继在五一假期开启“中国旅游日”主题周系列活动后,整个5月将推出多达286项精彩活动搅热主题月活动。除了联合美团发动岛内10000家景区、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全品类商户共同开展“万店齐打折”活动,还有各项精彩体育赛事、婚庆旅游主题活动、博物馆系列活动和“琼剧+实景+美食”形式活动等。
整个旅宿市场已从原有的功能性消费、品牌消费、体验性消费,向参与性消费展开。消费者更注重感官体验,交互体验,浏览体验,情感体验和信任体验。现在消费者对于商家的打折促销已经习以为常了,供给端想要获得消费者的心,还是要以更新更优的内容去吸引消费者。
因此,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宿主体推出的活动越来越“好玩”,从过往单一的折扣优惠向丰富产品类型转型。用新形式的文旅项目和层出不穷的新玩法带来非同一般的体验,吸引更多年轻的消费主力军。
旅企宣传营销的方式也有所变化,不再是通过派送传单,或者在OTA上等待被“挑选”,他们变的更加“主动”。开始尝试采用景区自播和第三方专场直播双管齐下策略,尽可能扩大用户覆盖面。同时在抖音、美团、快手等生活服务平台上线团购新品,利用自制视频内容和达人探店方式不断刺激销售。
这些变化无一不再表明,促销活动不再是低价清库存,精准获客是他们更想要的。这些旅企推出的新场景、新体验、新玩法以更短的路径、更生动的形式和消费者进行直接沟通。不断涌现文化新模式、艺术新场景、文旅融合新项目,也刺激着旅企朝着旅游服务商转型。
抢人如何抢到点子上
从当前国内文旅市场来看,不同城市的景区、酒店存在着“冷热不均”的现象,有的地方“一票难求”,有的“门可罗雀”。在多个旅宿业态共同“抢人”下,如何才能“抢到”更多消费者、留住消费者?又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排长队?这是所有旅宿业态主体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根据需求精准推送产品
无论是做什么类目的产品,商家都要对自己的产品有足够的了解,知道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卖点,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趋势,如果击中了他们的购买痛点,就能极大的增加消费者下单的几率。因此,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越能让产品符合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大大的提高产品转化的几率。
如果还是将老一套卖门票、卖客房的玩法照搬上去,意义不大。只有紧紧围绕目标消费群体需求设计,才能把这个市场做专做深。比如,对于高净值的客户,优惠套餐未必主打性价比,超出预期的体验可能更有吸引力。当然,这并不是鼓励行业营销都按照既定解法“答题”,当下各文旅业态营销更应该从差异化、独特性出发,去寻找自身领域与消费者更多的同频共振点。
调动在地民俗文化
“文化旅游”是近几年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而“民俗文化”则是文化旅游中最容易实现、也最能体现出地方特色的,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所在。
多个地方文旅引导旅行者们“入乡随俗”,或是让其穿上当地的特色服饰,或是让其参与当地的歌舞演出,深度体验当地人生活的乐趣,使其成为“民俗体验官”,为消费者们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
如甘肃的醉关公、潮汕的英歌舞、云南的打跳、泉州蟳埔村的“簪花围”等民俗活动接连破壁出圈,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游玩和众多网友的点赞关注。通过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要素,可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民俗非遗+旅游”的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热点,让原本深藏于乡野民间的传统技艺、习俗活动走出了地域限制,跨越“圈子”,走进大众视野。
扩大“朋友圈”
在大家都在要“增量”的背景下,聚焦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服务本地及泛周边消费人群已经不能满足旅企的发展。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通过联动的模式争取更多游客消费是所有文旅项目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所谓的“项目联动”,对于本地游客而言,需要增加的是重复消费的可能性;而对于外来游客而言,则包含了招揽更多游客与宣传推广的机会。
对此,众多文旅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是与更多“兄弟单位”达成合作,通过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市场互建完成新一轮的“增量”发展。
不少地方文旅平台依托新媒体,通过“隔空喊话”、开通专列、打造精品路线等形式,创造更多流量。这要求旅企必须要有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当地最优质的文旅资源精选出来,特别是高端酒店、特色民宿、娱乐体验、网红打卡地、特色餐饮等。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挑战。
综上,在景区、酒店等文旅业态疯狂“抢人”的背后,表明了对“流量”的渴望,对“出圈”的迫切感。行业新诉求和用户端新需求将促使这些文旅业态主体进一步转型,打造兼具特色与吸引力的独特体验,最终实现在消费者决策端起到更大作用,触发更多的消费机会。疯狂“内卷”下,谁能抢先一步,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