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余治莹来青分享“悦读力”

图片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5月18日下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余治莹做客青岛书城三楼小蓝鲸阅读馆,举行了主题为“让悦读变成孩子的超能力”的讲座。作为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余治莹结合自己创作及翻译的作品,分享了她对儿童阅读的深刻见解,对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超能力”阐发了自己的见解。活动开始前,余治莹在书城二楼明阅岛接受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阐释了她对多年从事儿童文学事业的感悟心得。
图片
余治莹是中国台湾地区儿童文学作家,前麦克公司总编辑,同时担任中国首届原创图画书大赛评委、第六届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等多项职务。她不仅在图画书翻译、童书评论、读写研究方面有深厚造诣,还是国家图书馆儿童阅读指导培训班讲师,编写过上千本图画书及少年小说。多年来,余治莹不遗余力投身于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事业,曾于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担任首届青岛海岸书香节领读人,积极推广全民阅读事业。
图片
亲子共读是非常重要的事
余治莹致力于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多次来内地访问,对当下儿童阅读的现状很欣慰:“这些年来,内地的图画书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不管是引进外来的图画书,或是原创的图画书,都有非常棒的作品。在许多阅读推广人以及一些老师的鼓励之下,很多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都很喜欢跟孩子一起看图画书,一起说故事了。”
今次来青,余治莹一以贯之倡导亲子阅读,她认为亲子阅读的温馨场景,可以让孩子自然而然感受到父母的爱。“亲子共读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把孩子紧紧地抱在膝盖上或怀里,孩子靠在妈妈妈的怀抱中,可以听到稳定的心跳声,同时闻到妈妈妈的味道,他首先感觉到很温暖,很有安全感,接着爸爸妈妈开始一页页说故事,那是孩子熟悉的、爱听的声音,孩子听了之后觉得很有亲切感。宝爸宝妈不必在意自己说的是否标准,只要你真诚地为孩子说故事,孩子都可以感受到你的爱。孩子听着故事,眼睛看到妈妈的头发,一页一页进入故事中,感受到里面的主角的一些情绪波折,或是经历事情的那个经过,他慢慢地把一个个故事听进了耳朵里,然后记在脑海里,以后他再回想,除了记起这书中的知识、故事之外,其实他最能感受到的是爸爸妈妈为他说故事那种温馨的感觉,亲子之间情感就会更亲密。”余治莹认为,亲子之间思想是可以交流的,没有代沟,“所以我们跟孩子亲子共读,不是应付了事,而是我们真诚地让孩子可以在阅读这个路上走得更好。我们通过亲子共读,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这个世界有什么想法、对孩子有什么期望,孩子以后跟爸爸妈妈就不会有沟通障碍,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起来商量,一起来交流。所以,亲子共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图片
三方合力推进全民阅读
余治莹将阅读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她认为“阅读力就等于国力”,“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大家都喜欢阅读,那表示他的知识水准是一直提高的,可以做更好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推动阅读。”她认为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合理推进,首先是构成社会最小的单位——家庭。“从家庭做起,就是希望爸爸妈妈或是家中的其他大人都可以一起来读书,可以共同读一本书,也可以分开读,只要一个家庭每天维持好一个时段来读书,持之以恒,通过共同读书,彼此间的交流沟通会更顺畅,整个家里的氛围也会更好,让整个家里充满了书香。所以在家里一起来读书是很重要的。”
针对有些妈妈忙于工作无暇陪孩子读书的情况,余治莹提醒到,“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你让他错过这童年的阅读,他进入小学、初中、高中,你希望他能好好读书是很难的。所以,为孩子的将来着想,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他养成阅读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余治莹一直坚持和强调的,她认为这亲子共读是“绝对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有未来”的一件事,“让孩子做个爱书人”是“宝妈最好的选择”,她提醒妈妈们首先要坚持不懈去做,“你自己本身就要持之以恒”。
图片
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倡议下,学校对阅读的重视毋庸置疑,在余治莹看来,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读书,“孩子读的书多了,他就学习到各种阅读的方法,吸收到专注的知识,以后学各种学科都会非常顺畅。所以我在很多学校会推动每个教室建立读书角,让每一个地方都有书,鼓励孩子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大量阅读;老师要带领孩子精读,读懂了故事内容,懂了字里行间之间的含义,让孩子把他所得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应用在各个学科上;那应用好之后,要给他机会让他表达出来,用说、写、画、演等方式。”
社会阅读方面以图书馆、书店,绘本馆等为主,馆藏丰富的图书资源,不定期举办各类阅读活动等,帮助孩子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提升阅读能力。余治莹认为,读书“不再只是吸收知识而已”,而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是让孩子多元阅读,而且要读懂内容;其次是让他把他所得到的知识化成各种各样的能力,包含写作力、逻辑力、种植力等,他这些能力才是终身带不走的;其三,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希望他是有兴趣的,是开心的、积极的。”由“阅读”而至“悦读”,更多照顾孩子的情绪,并激发主动阅读的动力。
余治莹建议大人在鼓励孩子阅读的时候,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与孩子一起读书,“当人人都爱读书的时候,社会风气就很有书香味了,那整个国家阅读力的提升就会更强大了。这就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
图片
化身儿童,以童心观世界
余治莹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三十余本图画书及译作三百多本图画书,代表作如《汉字部首故事系列绘本》《为什么不能吃那个?食育绘本系列》《冬瓜奶奶有法宝》《最棒的毕业礼物》等,深受读者喜爱。此外,她还翻译了三百多本图画书,包括《我爸爸》《我妈妈》《大卫不可以》《天鹅》《分享》《做个爱书人》等。
谈及儿童文学创作,余治莹表示,每一个写童书的作者,想要把故事写好,他心中要有儿童,“那个儿童可能是童年的自己,也可能是他认识的别的儿童,不管怎么样他要有一颗童心。”在余治莹看来,唯有童心才能做到真正还原孩子的所看、所听、所想,才能写出孩子有兴趣读下去的故事情节。“如果他要赢得孩子的心的话,他自己本身就是要化身成一个儿童,才能更了解儿童喜欢什么,喜欢看什么啊,想要什么。这样才可以满足儿童的心,这本书才会受到孩子欢迎而变成一本畅销书。”
图片
让孩子阅读走在时代尖端
当下童书市场繁荣,书目繁多,很多家长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知道怎么给孩子选择图书。作为阅读推广人,余治莹自有一套精选图书的原则,她对家长们的建议是:选择获大奖的书,大师的书,特殊主题的书,原创的书。
“大奖有国内大奖、国外大奖,因为大奖的书是从成百上千图书中挑选出来的,经过评审的书,它有一个品质保证。大师既然能被称为大师,说明他本身有一个很好的人生观,他的创作品质也非常精致、非常优美,文字也非常通顺,所以挑大奖的、大师的书很重要。”余治莹介绍道,“家长也可以挑一些特殊主题的书给孩子看,最好与时俱进,例如AI时代来临,很多机器人取代了人类的工作,那我们的孩子之后能做什么呢?相关图书正慢慢出现,读这类特殊主题或新主题的书,是希望孩子的阅读走在这个时代的尖端,而不是落伍。我们鼓励孩子读原创的,就是当地作者、画者的作品,呈现的是孩子熟悉的土地上发生的人事。这资源很重要。”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