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量采购奇瑞发动机,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日前,日本采购奇瑞的发动机引发了业内的热议,这家日本企业是川崎重工。在2013年来时,奇瑞汽车就向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出口发动机,川崎重工就是奇瑞的签约伙伴之一,早在2015年,川崎重工就一次性采购了7000台奇瑞发动机。据说川崎重工使用的奇瑞发动机型号是SQR372发动机,目前,奇瑞发动机早已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了,累计的出口量甚至于高达120万台,而日本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日本车企日本车企是以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的核心竞争力驰名全球的,尤其是日本发动机,因此,日系车也经常被一些人称之为“皮实耐造”。在汽车圈内,丰田汽车被业内誉为“开不坏的”汽车。本质是发动机技术领先全球。曾有外媒声称,中国50年也造不出发动机,但如今奇瑞发动机已经出口日本。
图片
本田地球梦、丰田的混动、马自达的创驰蓝天、三菱的4G1系列发动机以及铃木的K14B发动机,都是赫赫有名。而以发动机技术领先全球的日本车企来说,为何会采购奇瑞的发动机呢?
图片
奇瑞发动机到底好在哪?日本为何要采购奇瑞发动机?
首先是要从国产燃油车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来看,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发展,但燃油车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也在突破,奇瑞发动机技术基本上可以代表中国发动机最高技术水平。
而中国最强的发动机就是奇瑞的4j16发动机,这是国内第一台国6排放机器。也是国内第一个满足了国VI排放的直喷发动机,包括缸内直喷的技术都是世界顶级的,并且也已经出口到了海外。
根据业内测算,奇瑞的发动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70~80万公里无大修,它的发动机是终身质保。这源于奇瑞发动机的参数已经在拉近与本田等企业的差距,尤其是自研的 8AT 变速箱,海外用户认可度高。同时奇瑞还根据不同国家的地理环境调整配置,做到因地制宜。
图片
其次是奇瑞兼容日系与德系发动机两家之长。德系的发动机的优势是动力强劲,跑高速稳、舒适性高,加速快,德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从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车辆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德系车后来转向涡轮增压发动机,AT以及双离合变速箱的应用,只为更好满足车辆高速行驶的性能表现。
但是德系的漏油烧机油是通病,耐用性不如日系,德系发动机也做不到80万公里无大修。美国消费者报告,烧机油投诉排行榜中,宝马奥迪几乎霸榜,自吸占了烧机油的一半。
图片
日本发动机的耐用性是全球第一,奇瑞发动机在耐用性上不如日系,但开过奇瑞的车主都有感慨,动力源源不断的输出,对这种动力的持续性深有体会。
日系车省油是一大优势,但奇瑞的发动机的低油耗水平也不错,在油耗方面,奇瑞2.0T发动机的平均油耗在8.7L左右,而本田1.5T发动机的平均油耗在8.5L左右,油耗上,奇瑞与日系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日本企业看中的是奇瑞SQR372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高效、低噪、低油耗、耐久等指标都颇为过硬,在保障动力输出的同时,还拥有行业领先的低油耗水平,同时减少碳排放,这也是日本企业看重的指标。
图片
因此,奇瑞发动机做到了即耐用省油、动力好,拥有较好的环保性,短板上又不是很明显,性价比高,这也是日本进口奇瑞发动机的核心原因。
这里也要看到奇瑞的产能与成本优势,光1.6t和2.0t两个发动机,奇瑞就能年产近200w辆,以后还有匹配这两个发动机的两款自产低成本8at以及自产的四驱系统、燃油效率更高的纯油1.5t发动机,现在国产基本站稳15万的2.0t高功率车型,以后大概率能控制成本把价格降到10万级别。
差距在缩小,奇瑞还需要精益求精
因此,在这种成本与技术优势下,奇瑞在海外市场能打。总的来说,日本进口奇瑞发动机,是国产发动机进步的一个缩影——不仅是奇瑞,长城纵置3.0t 9at也已经出来了,吉利背靠沃尔沃那套2.0t都玩出花来了,名爵mg7上了VGT可变截面涡轮,国产发动机进步也是肉眼可见。
不过,虽然奇瑞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我们依然要看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耐用性上,还不如日系,在性能上,奇瑞发动机与顶尖日系发动机差距仍在,奇瑞的最新的第三代ACTECO 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对比本田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本田最大功率和峰值扭矩相对较低,但在单位排量上的功率密度与奇瑞相近,在实际驾驶中能提供更充沛的动力和扭矩输出。
图片
此外,日产汽车的VC-TURBO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能够在8:1到14:1之间自由切换压缩比,从而提高燃油效率并保证动力。相比之下,奇瑞的发动机技术虽然在热效率和环保方面有所创新,但要在技术上超越日产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巨头,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总的来说,在稳定性、耐用性、可靠性上,奇瑞依然需要向精益求精的方向进阶,技术进阶没有终点。
图片
奇瑞发动机出口日本的启示:两条腿走路,比一条腿走得更稳
事实上,在过去,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有一种声音认为,国内车企的燃油车技术不行,油车搞不过,所以想着在新能源上弯道超车。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燃油汽车产业都被看作是“模仿秀”,靠着低价竞争打市场。但如今需要改变观念了。奇瑞、吉利、长安等车企等车企把油车市场也做起来了。
2023 年,中国正式反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奇瑞汽车目前出口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是国内出口量最大的品牌,出口以燃油车为主。在俄罗斯,奇瑞一年就卖出了 11.9 万辆乘用车。奇瑞主品牌、星途欧萌达捷途组成联合舰队,合计销量仅次于俄罗斯本土汽车巨头拉达汽车。但在国内,由于历史问题以及主要靠燃油车,奇瑞在国内市场如今仍然卖不上价,销量也不在前列。
图片
如今奇瑞在以发动机技术为傲的日本,能把发动机卖给日本,这也是中国燃油车制造技术也在突围升级,实现全球化征程中的缩影。
新能源汽车是国内发展的主流,但是燃油车也不能丢,保住燃油车的存在价值,一方面可以保留海外市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底气,一方面,从未来市场竞争来看,欧洲还在发展合成燃料,新型燃料也是一个需要观察的方向,对此,中国车企在燃油车技术上的发力,也能保住这条路不至于落后于人。
日本疯狂抢购奇瑞发动机,或许也给了国产车企另一个方向的思考,争夺海外市场,燃油车技术同样是一张名片,日本与美国、欧洲步调一致,保留燃油车优势,我们双腿走路,比一条腿走得更稳,也更有底气。
我们自己在燃油车技术上不断升级突破,本质是以更大的危机感来面对未来的竞争,技术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这种技术的发展是否真的实现了环保,实现了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耐用性、保值性、安全性、动力等全方面的需求,是否符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良性方向,以消费者需求与经济发展与环保作为核心指标,或才是汽车发展应该坚持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