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奶粉品种这么多,还需要母乳喂养吗?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王朝晖 郑慧娟 许紫莹
“护士,我没有奶水,宝宝吃不饱老是哭,现在喂奶也不吃,怎么办?”
28岁的王女士(化名)昨天刚刚自然分娩了一个6斤4两的男宝宝,出生时即在浙大二院产科的产房内进行了肌肤接触和早吸吮,回病房后宝宝醒了就喂奶、吃好就睡,她和家人都庆幸宝宝挺好带的。没想到从今天开始哭吵多,喂奶也不好好吃,王女士只能一脸焦虑地寻求护士帮助。
护士为她评估乳汁情况,挤压乳晕见数颗清透乳汁溢出,再几次挤压便见黏稠发黄的乳汁。
“你看,这就是妈妈珍贵的初乳,富含免疫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被誉为‘液态黄金’,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抵抗力都十分重要,尤其对早产儿而言,母乳堪称第一剂‘疫苗’和‘特效药’,其中很多营养成分奶粉无法完全替代。”
在护士手把手地专业指导后,王女士不仅成功实现了纯母乳喂养,护理新生儿也得心应手。
在产科母婴同室病房,与王女士类似的情况很多,尤其是没有母乳喂养经验的初产妇,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专业指导,会遇到乳头皲裂、乳汁淤积等问题,甚至有些产妇会因此放弃母乳喂养。
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 什么是纯母乳喂养❀
在宝宝出生最初6个月内,只喂母乳,不添加其他任何食物和水。
❀ 母乳喂养有什么好处❀
对宝宝的好处:
☆ 母乳含有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
☆ 易消化吸收,促进宝宝肠道发育;
☆ 含有丰富的抗体,增加免疫保护,减少腹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 预防宝宝急性中耳炎、牙齿咬合不正的发生;
☆ 促进大脑和感官发育,促进智力发展;
☆ 增进母子感情,利于婴儿情感发育。
对妈妈的好处:
☆ 促进子宫收缩,预防及减少产后大出血;
☆ 有效帮助妈妈消耗孕期堆积的脂肪,利于产后体形恢复;
☆ 降低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发生风险;
☆ 降低产后焦虑、抑郁的风险。
小贴士:
现网传有种“回奶神药”可以无痛回奶,风靡孕产妇圈,其实妊娠、分娩、泌乳都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这种“强硬”的回奶方式是不科学的,该药物主要作用是治疗某些内分泌疾病,存在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母亲的远期影响尚不清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果产妇妈妈确实存在回奶指征或意愿,可以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科学、渐进式离乳。
❀ 如何成功实现母乳喂养❀
☆ 分娩后做到“三早”:早期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始母乳喂养;
☆ 勤吸吮:每天8-12次或以上的有效哺乳;
☆ 顺应喂养:不限制哺乳次数和时长,识别宝宝饥饿的信号;
☆ 母婴舒适的哺乳体位:常用的哺乳姿势有摇篮式、侧卧式、橄榄球式、交叉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舒适的体位。
❀ 如何判断乳汁量满足需求❀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乳汁分泌充足:
☆ 婴儿每天能够得到8~12次较为满足的母乳喂养;
☆ 哺喂时,婴儿有节律地吸吮,并可听见明显的吞咽声;
☆ 出生后最初2天,婴儿每天至少排尿1、2次;
☆ 如果有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3天消失;
☆ 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
☆ 出生后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
☆ 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4~10次;
☆ 最迟10~14天内恢复出生体重。
❀ 乳头皲裂怎么办❀
☆ 正确的含接姿势:喂奶时先用乳头触碰孩子的嘴唇,等到孩子嘴张大;很快将孩子移向乳房,让整个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
☆ 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或羊脂膏涂在乳头上,干燥后再佩戴合适的胸罩。
☆ 先喂健侧,后喂患侧。
☆ 不要用含皂质的沐浴液或者肥皂清洗乳头。
❀ 母亲感染时能否母乳喂养❀
☆ 母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均可母乳喂养,即使母亲乳头皲裂或出血、肝功能异常,婴儿存在口腔溃疡或其他损伤等,也不影响母乳喂养。
☆ 母亲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时,如乳房无疱疹,可直接哺乳,避免婴儿接触其他疱疹病损部位;如乳房有疱疹,乳汁经消毒后喂养。
☆ 母亲感染流感病毒时,最初几天传染性强,应暂时避免直接哺乳。乳汁可挤出后由他人喂养,无需消毒;母亲症状消失后可直接哺乳。
☆ 母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鼓励母乳喂养,喂养前须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N95口罩、洗手、清洁乳房等。如果母婴分离,可将母乳挤出后喂养,挤奶前做好个人卫生;挤奶后对吸奶器进行清洁消毒。
☆ 母亲感染梅毒螺旋体,经规范治疗后可母乳喂养。未规范治疗者,暂缓直接哺乳,乳汁经巴氏消毒后可喂养。疗程结束后可直接哺乳。
2024年5月20日是第34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宣传主题为:倾听母婴,共筑暖链。“暖链行动”是一项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全球性行动,所有支持母乳喂养的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都是暖链中的一环,帮助母亲和婴儿获得持续的、满意的、有效的母乳喂养体验。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