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被狗咬伤18天后离世!为何打了狂犬病疫苗仍发病?

记者 王小蒙 济南报道
近日,河南3岁男童被狗咬伤、打了狂犬病疫苗仍不幸离世的消息让人十分心痛。据悉,咬伤孩子的是一只哈士奇,目前咬人的恶犬已被打死。为何打了狂犬病疫苗仍发病?据悉,南阳市疾控中心、南阳新野县疾控中心、南阳卧龙区疾控中心均表示对此事已完成初步调查,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
男童小星是在4月21日下午被恶犬攻击,他的脸、脖子和腿部多处被咬伤。孩子母亲说,受伤当天就已紧急给孩子注射了狂犬病疫苗,随后清洗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不过5月7日开始,孩子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8日起,小星开始频繁呕吐,并出现情绪狂躁的状况,9日凌晨小星已经不能自主呼吸了,经过三个小时抢救,小星最终还是没抢救回来。此时,小星还没来得及注射第五针狂犬病疫苗。
小星的遭遇让人唏嘘,接种了狂犬疫苗后为何还是会病发?这也成为不少人的心头疑惑。其实类似的悲剧事件,并非是第一次发生。
记者梳理此前媒体报道发现,2019年4月26日,江苏3岁女童放学回家路上被同学家的宠物狗抓伤,去医院打狂犬疫苗后发烧死亡;2018年9月26日,浙江6岁男童在家附近被狗咬伤后注射3针狂犬疫苗后仍去世,死因被医生诊断为狂犬病病发。
专家分析,疫苗并不是一注射就能立即有免疫抗体产生的,抗体的产生通常需要7-10天,而有的人还来不及产生足够多的抗体,狂犬病就已发病。因此有些时候犬伤医生会根据伤口暴露等级建议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抽取已经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产生抗体的人体血液,分离其中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成的血液制品。它是抗体,所以它可以直接中和掉狂犬病病毒。
2021年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曾发布一篇《为什么打了狂犬疫苗,最后又得了狂犬病?》的文章,举出两例患者被狗咬伤头面部的案例。文中指出,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头面部离中枢神经特别近,咬伤头面部后狂犬病的潜伏期很短,尤其是咬到嘴唇,这一块是最危险的地方,俗称“危险三角”,缩短了病毒到达中枢神经的时间,可能就十几天的潜伏期,如果没有及时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伤口内的病毒,而靠疫苗接种产生抗体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个时候病毒已经到中枢了,疫苗的抗体还没有产生,就会导致免疫失败。可见,预防狂犬病,绝不仅仅是接种疫苗这一件事,还有外科处置伤口,以及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互相不能替代。
人感染狂犬病病毒,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100%。因此了解狂犬病预防以及狂犬病疫苗的相关知识对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图片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传染源。全球99%狂犬病患者因被狗抓咬伤引起,另外还有猫、蝙蝠、狐、狼、浣熊等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具备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啮齿类(仓鼠、老鼠等)或兔形目动物未见导致人间狂犬病病例的证据。
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久?
一般1-3个月,极少数2周以内或一年以上。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狂犬病的典型症状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
①狂躁型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口水等。持续1-3天。
②麻痹型患者出现肢体软弱、肌肉瘫痪等。
什么时候需要打狂犬疫苗?
Ⅰ级暴露(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注意: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
Ⅲ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破损皮肤被舔舐;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直接接触蝙蝠):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出现相关暴露时,狂犬病疫苗接种越早越好。
▶ 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分体重和年龄,每剂次均接种1个剂量。
▶不能确定致伤动物的健康状况时,已暴露数月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苗,但需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 当某一剂次时间出现延迟,其后续剂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作相应顺延,不需要从头开始接种。
▶ 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可用不同品牌的狂犬病疫苗替代使用。
▶ 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般无需进行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