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2年投958亿研发塑强“科技中建” 前四月新签合同额1.48万亿

图片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全球经济、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建筑巨头中国建筑(601668.SH)依旧稳健展业。
5月16日晚间,中国建筑披露的今年前四个月经营简报显示,公司新签合同额约为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729亿元,同比翻倍。
2023年,中国建筑实现营业收入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逾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继续超过500亿元。当年,公司派发现金红利112.98亿元,连续三年现金分红超过百亿元。
中国建筑继续塑强“科技中建”,2023年的研发投入超过460亿元,近两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达958亿元。
中国建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公司位居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第13位、《工程新闻记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榜单首位。
中国建筑的财务有改善趋势。2023年,公司财务费用185.77亿元,同比减少11亿元左右。
建筑合同额增18%地产销售降32%
中国建筑的主业更加突出,建筑业务订单快速增长。
根据最新披露的经营简报,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约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建筑业务方面,新签合同额约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7%。从细分业务看,房屋建筑新签合同额9612亿元,同比增长9.3%;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4075亿元,同比增长44.7%;勘察设计新签合同额49亿元,同比下降17.8%。
上年同期,公司新签合同额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约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建筑业务中,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勘察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8791亿元、2816亿元、59亿元,同比增长11.6%、11.4%、33.0%。
对比发现,在上年高基数的情况下,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加速增长,其中房屋建筑新签合同额保持稳健增长,基础设施新签合同额高速增长。
从地区方面看,2023年前四个月,境内外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13万亿元、340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2.5%、-10.4%。今年前四个月,境内外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3万亿元、729亿元,同比增长14.8%、114.3%,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翻倍增长。
地产业务方面,2023年前四个月,公司合约销售额1544亿元、合约销售面积65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78.0%、69.2%。今年前四个月,公司合约销售额、合约销售面积分别为1050亿元、3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0%、43.1%。
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收入在减少,建筑业务在加速增长,公司的建筑主业更加突出。
2023年全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4.32万亿元,今年全年,公司的目标是超过4.5万亿元。
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3年底,公司合同负债3169.84亿元。
全年新签合同额如果达到4.5万亿元,从2023年营业收入2.27万亿元角度看,新签合同够公司“吃”2年。
有效专利6.85万项行业领先
中国建筑揽获巨额合同,体现的是公司综合“建造”实力。
中国建筑继续保持勘察设计、房屋建筑施工、房地产开发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在基础设施投资建造业务等领域进行横向拓展。公司致力于投资、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纵向一体化的拓展方式,在公司所从事的业务领域努力构建起独一无二的市场地位,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国内及海外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建筑坚持深耕国家重大战略区域,2023年,公司完成投资3693亿元,占总投资额比重近92.3%,新签合同额3.7万亿元。
市场形势在变,中国建筑的业务也在顺势而变。公司推进房建业务调结构,科教文卫体等公共建筑项目占比持续提高。加快基建业务转型发展,铁路、水利、能源业务取得新突破。
身处完全竞争的行业领域,中国建筑着力实施“高端市场、高端客户、高端项目”的市场策略,持续开展“差异化”市场经营与竞争,减少内部无序竞争,强化对外整体竞争优势。
建筑也是一项“技术活”,中国建筑不断塑强“科技中建”。公司拥有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等。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82项,土木工程詹天佑奖133项,有效专利68519项(其中发明专利6177项),专利数量、成果水平居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建筑的研发投入不菲。2022年、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958.27亿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94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0.3%。
建造高楼,一定程度上也是技术的体现。在中国,中国建筑投资建设了90%以上300米以上摩天大楼、3/4重点机场、3/4卫星发射基地、1/3城市综合管廊、1/2核电站。公司称,每25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中国建筑建造的房子。
中国建筑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身处资金密集型领域,行业整体处于高负债水平,中国建筑也不例外。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4.82%,当年,公司财务费用185.77亿元,同比减少10.97亿元。
基于财务改善,中国建筑稳健谨慎分红。2023年度,公司派发现金红利112.98亿元,2021年、2022年相继分红104.85亿元、105.97亿元,年度分红率均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