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夜校,点亮年轻人的夜生活

人民网记者 张婷婷
下班后,去哪儿?在晋城市城区,这里的年轻人开启了“夜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上文艺夜校。
在夜幕落下、华灯初上的城市一隅,人们的学习热情被激活,难得的休闲时光也被点亮,夜校已经成为年轻人舒缓压力、陶冶情操的一片净土。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学员们在瑜伽老师的指引下,认真地学习着瑜伽的一招一式,舒展腰身,呼吸、调息,感受着肌肉的舒展,享受着瑜伽带来的“慢节奏”,体验瑜伽带来的乐趣。
图片
学员们正在上瑜伽课。图片由城区文化馆提供
随着书法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示范,学员们提笔试练,认真地在宣纸上试写,从简单的一横一竖到复杂的汉字,大家聚精会神,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今年以来,晋城市城区文化馆不断完善、创新全民艺术普及的内容形式和机制,积极破解全民艺术普及所面临的阵地、体量等问题,促进和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文艺夜校”成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图片
吉他课。图片由城区文化馆提供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少儿艺术教育火热,老年大学如火如茶,中青年艺术教育却大片空白。”晋城市城区文化馆馆长赵虎平介绍,通过“文艺夜校”的创新开办,为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构建起“家门口”的全民美育课堂。
据介绍,城区文化馆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春季和秋季公益培训班,在今年的春季公益培训班筹备期间,充分考虑到中青年的艺术普及需求在正常工作日的常规课程外,特别增设了“夜”课堂。
公益培训班白天多以书法、国画、声乐、葫芦丝、民族舞、非洲鼓等深受中老年人喜爱的课程为主。文艺“夜”课堂则通过了解广大青年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课程意向、社交需求,围绕“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开办了符合年轻人兴趣的瑜伽、茶艺、红酒品鉴、小提琴、萨克斯、古筝、声乐和舞蹈等多元化个性化、群众呼声较高的课程。
图片
油画课。图片由城区文化馆提供
值得一得的是,文艺夜校还将城区国家级非遗“上党二簧”纳入培训项目,开设了戏曲培训课程,助力国家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周一到周五每晚七点至八点半,天天有课,授课时间对上班族非常友好。”赵虎平介绍,“夜”课堂能够让广大青年在忙碌的生活里为自己打开一扇“兴趣之窗”, 满足他们对更高生活品质和自我提升的追求。“希望能够联合更多社会艺培机构共同参与文艺夜校共建。”
图片
茶艺课。图片由城区文化馆提供
从三月初“夜”课堂开办以来,截至目前,城区文化馆春季培训班在总馆和6个社会分馆同时开设有20个培训项目、26个培训班,全部实行免费教学,共授课600学时,参与人数达到1500余人次。
“下班后吃口饭就往这儿赶了,我非常喜欢书法,锻炼专注力和耐心,在写字的时候还能缓解白天工作的焦虑情绪,这可比回家躺平刷手机解压多了。”一位在物业公司工作的学员表示,来夜校学习,可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
图片
古筝课。图片由城区文化馆提供
“文艺夜校”极具粘性的多元教学内容,使学员可以充分感受艺术氛围、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发掘自身潜能。如今,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
课课满员,节节火爆。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文化馆“夜”课堂实现了技与艺的并进、生活和精神的双重提升。
下一步,城区文化馆将继续丰富培训课程,开办吉他、主持、朗诵、戏曲以及球类、实用技能类课程,增强课程内容吸引力。同时,探索建立社会培训机构公益课堂联盟,为联盟成员提供政策和业务指导,以及学员展示平台,将城区最为专业、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夜校为平台覆盖更多市民,让公共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融入市民生活,滋养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