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宣布加税,中方强硬回应,不到24小时德国瑞典表态,称欧盟不跟

据商务部新闻办公室消息,美国于5月14日基于301调查名义对中国系列产业加征关税。其中涵盖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中方对此表态,将以坚决举措确保本国权益。
美方此次加征关税动作,具有范围广、涉及产业链节点密集的特征。从作为基础冶金产物的钢铝,到前沿制造业必需的关键矿产。从作为工业控制系统中枢的芯片,到应用层的电动汽车、港口起重机。可见,拜登在与华贸易战一事上与特朗普是延续承接关系。在保留特朗普时期对华关税的同时,在前沿产业链增加了与中国对立的阵地。此次美国对华新增关税涉及自华进口商品约180亿美元,其中对电动汽车的税率从此前已属高位的25%,翻增4倍到100%,并面临2.5%的额外关税。
图片
这样幅度的关税提升,意味着美国试图在官方层面锁死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户。这同拜登此前会以前所未有举措限制中国电动汽车的表态一致。美方也在将新增关税作为与华讨价还价的筹码,加税内容预计依阶段在3年内陆续实施。从拜登对特朗普增加关税壁垒政策的配合上来看,美国内部选举未影响到中美产业交锋的局面。美方这一三年期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保证,由此带来的中美产业前景,是双方脱钩与碰撞并存、中美各自建立产业链路的过程。中美脱钩的局面下,双方面临不同的产业任务。
中方的主要事项是进行底层技术的自研,以技术自主护卫中国产业链安全。基于生产实践赋能技术迭代。美方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聚集、串联其势力范围下中国以外的生产基地,重新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产业链体系。
图片
目前看,美方展现了重建美国体系的态度,但其具体实施过程面临多点症结。一,美方在前沿产业链上相比中国有所落后,为他国进行技术赋能能力不足。美方聚焦于视听及辅助决策的AI技术线路,目前面临市场规模有限的局限。美方欠缺新的技术爆点。
二,美国基础教育不足带动可用工业人口持续萎缩,引发其整体工业体系继续凋敝,波音困境是其中代表。三,印度、菲律宾等承接美国基础产业分工的国家,在产业链中处于低端水平,无法对产业链中上游的中国形成制衡削弱。
图片
相反,基于“一带一路”的工业输出工程,中国有较美国更大的工业纵深。除此之外,美方自身以强权方式统合西方体系情况下,随着美方的衰落,现有西方体系本身面临分裂重构局面。美国对华继续加征关税后,赴瑞典访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与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均表态,欧盟不应在中国电动汽车问题上步美国后尘。
朔尔茨称,西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中半数由西方企业制造,这是必须应考虑的内容。克里斯特松称,贸易战会引发对产品的相互封锁,这并非作为工业国的德国、瑞典应行的路径。德国、瑞典作为欧盟成员国,其处境同美国有所不同。其中既涉及德企深度参与中国供应链,也因美国自身有着足够的国内市场,欧盟内各单一国家并不具备。德国、瑞典国内市场不足以支撑其当下的工业规模,效仿美国截断与中国产业链的联系,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产业自杀。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