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淮阳区 全域养老托起“夕阳红”

  本报讯(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卢涛 通讯员 韩功勋)“这里环境好、设施齐全,专业人员服务也很贴心,真是养老的好地方啊!”5月17日,在周口市淮阳区第一养老服务中心,86岁的豆全梅老人笑呵呵地说,上午做按摩理疗,下午打牌、看电视,晚年生活过得既快乐又充实。
  豆全梅享受到的幸福体验,是淮阳区坚持养老服务“五化”引领,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全域幸福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养老更有“医”靠,淮阳区第一养老服务中心创新构建“医院+养老院”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模式,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照护服务体系;王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淮阳区第二医疗集团王店分院互联互通,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医生最快3分钟即可到达。
  “通过打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的壁垒,优质的医疗服务‘触角’伸到了最需要这项服务的老年群体身边,让老人有‘医’靠,也让医院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淮阳区第一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办公室主任成田田深有感触道。
  “养老不离家”是很多老人的愿望。淮阳区积极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程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累计为1241户经济困难老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98支家庭病床医护团队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同时,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居家特困人员定期上门服务。
  为构建全民普惠养老服务格局,淮阳区将最好的位置、最优质的资源奉与老人:对原县委办公大院提升改造,建成了第一养老服务中心;将郑集乡等5个乡镇的敬老院改造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将葛店乡等10个乡镇的敬老院改造提升为可对“孤寡老弱”人员提供兜底性养老保障服务的场所;同时改扩建老年驿站、日间照料中心等53个村级养老服务场所,为邻近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食宿、文娱、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此外,还通过引进相关知名专业养老服务公司,采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党支部管理等方式,提高养老服务设施运营水平。
  “我们通过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全域幸福养老’模式,形成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淮阳区民政局局长何卫霞说。
  淮阳区还成立了区民政事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累计争取专项债3.5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3800万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真金白银的投入为织密养老服务幸福网提供了强力支撑。
  目前,淮阳区有养老服务机构120所、养老床位5026张,入住老人3784名、入住率达75%,实现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全覆盖,用心用情托起更多人的幸福“夕阳红”。
 实践者说
  养老工作是民生大事。淮阳区坚持标准化建设、连锁化运营、品牌化打造、智能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同时,积极发挥政策效能,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淮阳区委书记 张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