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楼膝盖疼、咔咔响,可能有髌骨软化症!医生教您正确康复顺序

许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膝关节不适的情况,如一动就发出咔咔声,上下楼梯、下蹲时疼痛明显,甚至出现腿打软、坐久了站不起来、膝关节肿胀积液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这些症状可能是“髌骨软化症”的表现。
图片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什么是髌骨软化症?
髌骨软化症,是指髌骨下的软骨因长期磨损退化而引发的疾病。
这种病症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调研发现发病率接近36%,其中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图片
髌骨软骨
软骨的机能与工作原理
1、软骨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摩擦吸收冲击力:减少摩擦一般我们认为健康的软骨摩擦系数大致是0.006(数字越小,相互摩擦越小)。
2、吸收冲击力:一般人的膝关节软骨厚度为3~5mm,而正常膝关节软骨能承受200kg/cm²的负重冲击力。当一个人从座位起身站立时,膝关节软骨会承受7倍体重的应力,所以容易出现疼痛。
3、工作原理:像海绵一样吸水和排水。
图片
所以一个良好的软骨更能让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畅通无阻,那受损的软骨虽然没有痛觉神经,但是软骨下骨有伤害受器,会传到痛觉,当软骨承受力量过大时,就会产生疼痛已表达警告。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外伤和预后不良,如支持膝关节稳定的半月板和韧带损伤。
2、下肢力线对位不良,如X型腿、O型腿、髋关节先天畸形、平板足及脊柱侧弯等。
3、过度负重,软骨承受的压力过大,如长期负重工作或肥胖。
4、肌肉机能衰退,无法提供正确发力与保证力线正确,造成软骨承受剪切力过大。
5、免疫系统问题,常见有风湿类疾病。
6、营养障碍,如血液循环供应不足、血液类疾病等。
图片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髌骨软化症的检查
1、自我评估
通过观察症状如膝关节异响、疼痛、腿打软、膝关节肿胀积液等,可初步怀疑髌骨软骨出现问题,并配合以下试验辅助特殊检查。
①磨髌试验:检查时,使髌骨与其相对的股骨髁间关节面相互挤压研磨或上下左右滑动,有粗糙的摩擦感、摩擦声和疼痛不适;或检查者一手用力将髌骨推向一侧,另一手拇指按压髌骨边缘后面可引起疼痛。
图片
②单腿下蹲试验:患者单腿持重,逐渐下蹲到90°~135°时出现疼痛,发软,蹲下后单腿不能站立。
图片
2、专业检查:常用检查包括关节镜、X线、MRI等影像学检查。
图片
X线检查
髌骨软化症的分期
Ⅰ级:只有关节软骨软化(闭合性软骨软化),是髌骨软化症的早期阶段。
图片
Ⅱ级:软骨纤维化直径小于1.3cm(1/2英寸),表明软骨已经开始出现纤维化的改变。
图片
Ⅲ级:软骨纤维化直径大于1.3cm(1/2英寸),这是髌骨软化症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图片
Ⅳ级:软骨下骨暴露,这是髌骨软化症的晚期阶段,关节软骨已经大部分磨损,露出了下面的骨质。
图片
髌骨软化症的治疗
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本篇文章着重讨论保守治疗的方法
1、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抗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注射治疗:如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
3、物理治疗:常用的保守治疗手段。物理因子治疗包括超声波、超短波、中频、冲击波、COMPEX。
图片
冲击波疗法
手法治疗包括肌肉手法、关节松动术。
图片
关节松动术
筋膜治包括筋膜刀治疗、意大利FM手法治疗、巫毒带治疗。当然,还有传统中医疗法,如针灸拔罐等。
图片
筋膜刀治疗
日常运动康复训练的方法
在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除了常用的被动治疗外,运动康复也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康复应遵循无痛原则,既训练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疼痛或疼痛很快消失;以及循序渐进原则,先增加柔韧度和关节活动度,利用牵拉改善肌肉张力-等长收缩模式,后续增加肌肉力量。
所以康复训练中的基本训练顺序:开链下(不负重)肌肉等长收缩—肌肉向心收缩—肌肉离心收缩—闭链(负重)肌肉向心收缩—肌肉离心收缩—专项功能提高。具体训练动作表现为:
1、拉伸股四头肌-被动拉伸
图片
拉伸股四头肌-主动收缩
图片
2、拉伸臀肌-被动拉伸
图片
拉伸臀肌-主动拉伸
图片
3、compex激活股四头肌
图片
4、直腿抬高训练
图片
5、蚌式开合
图片
6、肌肉弹力带抗阻开链
图片
7、生命的站姿
图片
8、臀桥
图片
9、深蹲
图片
预防措施
预防髌骨软化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使用。
2、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3、适当补充关节营养物质,如氨糖等。
图片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髌骨软化症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病因、采取正确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并加强预防措施,就能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如有疑虑或症状出现,请及时就医。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