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近视!爱尔眼科名师讲堂解密热点话题,聚焦近视管理四阶段

图片
关于孩子近视,家长您是否有诸多疑问却难寻“标准答案”?对打赢孩子“视力保卫战”,您是否焦虑万分但又一筹莫展?
5月18日下午,随着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爱尔眼视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Vision China 2024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名师讲堂”(以下简称“名师讲堂”)在浙江温州隆重举行,国内20余位眼视光领域专家正围绕家长关心的近视防控手段、热点话题,给予权威解读、科学解答。
据悉,本届名师讲堂围绕爱尔眼科近视管理四个关键阶段(即还未近视—疑似近视—已经近视—已经高度近视)专门设立了4大互动话题、12个热点问题,通过眼视光领域专家们的思维碰撞、经验分享、专业点评,旨在让“每一个近视防控问题,都有一个科学的答案”。
互动话题一:还没近视,如何做预防?让近视不发生或推迟近视!
“预防孩子近视发生,户外活动是关键。”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部主任倪海龙表示,不论室外是晴天、阴天亦或是雨天,光线亮度都要高于室内。“如果一天内累计户外活动时间超2小时,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帮助体内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
现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辽宁省区副总院长杨积文建议,通过使用近视防控智能可穿戴设备“云夹”,来精准监测影响孩子近视发生和发展的5个后天影响因素(即阅读时长、阅读距离、阅读角度、阅读环境光强与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加强对孩子用眼行为的管理,预防近视的发生。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张丰菊看来,眼睛发育作为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重要一环,同样需要膳食营养的平衡。“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预防近视,家长要纠正孩子挑食的不良习惯,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每天给孩子补充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互动话题二:疑似近视,如何做鉴别?不让假性近视变真性近视!
“散瞳验光能够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不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柯碧莲也提醒,孩子从假性近视转变为真性近视的窗口期通常只有两三个月,家长要带孩子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定期做眼健康检查,及时识别、治疗,避免“弄假成真”。
谈及假性近视与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的关系,复旦大学眼科与视觉科学系副主任瞿小妹分享了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我们在对800多名2岁至15岁的近视患者做调查后发现,患者年龄越小,远视度数越高,他在没有睫状肌麻痹的情况下,近视化倾向更明显”。
南宁爱尔眼科医院院长曾思明强调,散瞳验光是一项医学操作,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专业、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如果散瞳验光后明确患上假性近视,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让孩子多户外活动,并采用药物干预手段、视觉训练手段进行治疗。
互动话题三:已经近视,如何做控制?延缓近视度数增长!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帆表示,孩子近视后,并非简单地配副眼镜。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会基于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患者要求科学、有效矫正视力的考虑,提供个性化且合适的近视矫正方案,防止孩子近视度数太高,较早发展成高度近视,甚至病理性近视。
谈及近视防控手段,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北省区视光学组组长周超详细介绍了光学手段和药物手段。“目前,经临床认证能延缓近视度数增长的光学手段有微结构离焦眼镜、多焦RGP、角膜塑形镜等,药物手段如低浓度阿托品等。”
“我们知道,眼轴长度和近视程度呈正比,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有意思的是,在我们做过的一项多达10万人次的实验中发现,角膜塑形镜确实存在少见的退轴现象。”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青少年近视防控科主任杨晓表示,实验中,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出现退轴现象的孩子相对年长,主要在15岁以上,但该现象的出现取决于多个先决条件,如年龄、近视度数等。
互动话题四:高度近视,如何做补救? 避免高度近视并发症
“接触镜比框架眼镜更适合高度近视患者矫正视力。”南开大学视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丽华表示,如果患者近视度数在600度以内,可以首先考虑角膜塑形镜,其次是离焦软镜。如果不适合戴接触镜,离焦框架眼镜可供选择。
现场互动中,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将近视度数不断增长、眼球不断拉长的过程比喻成吹气球。“高度近视可致盲,它还会提高了患其他眼病的风险,例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
如果已经高度近视,该怎么补救?对此,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兆认为,可从“减少伤害”和“增加保护”两方面来避免引发高度近视并发症——前者,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做伤害眼睛的运动,如跳水、山地车骑行等。后者,要定期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做眼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通讯员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