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独角兽月之暗面辟谣收费 称“小范围测试Kimi打赏功能”

近日有消息称,大模型创业企业月之暗面旗下的智能助手开始付费。第一财经记者5月20日打开Kimi网页端未找到付费入口,正常提问后也未弹出付费链接,但当询问如何打赏时,Kimi弹出了打赏入口。
记者看到,目前Kimi打赏方案有6种,价格分别为5.2元、9.99元、28.8元、49.9元、99元和399元,打赏后分别可获得4天、8天、23天、40天、93天和365天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权。点击“去支付”后弹出微信支付页面。
图片
相关支付协议显示,支付后Kimi提供的服务是在高峰时段算力不足时,Kimi在可调用的推理算力范围内优先保障用户的推理算力。Kimi的手机App端目前则还没推出付费功能。
对于Kimi是否开始走向付费,月之暗面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Kimi还是免费的,不着急的用户在高峰期算力不足时稍等一下也可以继续使用Kimi。
“用户数和使用频率高速增长,我们遇到高峰期服务资源紧张的问题,近几个月,我们收到很多用户反馈,他们想了解有什么付费方案,可以在高峰期也能稳定使用产品。”以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Kimi目前在小范围灰度测试一项打赏功能。
Kimi在今年3月将上下文长度提升至200万字后,有大量用户涌入Kimi。3月21日下午,Kimi App和小程序便曾无法正常使用,月之暗面彼时表示,观测到Kimi系统流量持续异常升高,流量增长趋势远超对资源的预期规划,导致较多SaaS客户体验到异常问题。彼时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互联网应用的流量涌入增加了服务器压力。
4月以来,记者在Kimi用户反馈群中看到,仍有一些用户称Kimi在使用高峰期时出现了崩溃、宕机的情况。Kimi方面相关负责人近日也在群里反馈,最近Kimi用户量增速很快,工程师已紧急扩容,还在采取应急措施。
目前面向C端用户的问答大模型中,免费还是主流。虽然GPT-4还要收费,但近日OpenAI发布的GPT-4o已接入ChatGPT页面,用户可免费使用文字生成功能。国内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多个面向C端用户的App或小程序也可免费使用。不过,在大模型应用仍在探索、厂商依靠免费扩大用户量的情况下,大模型算力成本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月之暗面由90后杨植麟创立,2023年3月1日成立,目前已完成三笔融资,今年2月完成一笔大额融资,公司以15亿美金投前估值完成超10亿美元B轮,投后估值25亿美元,是国内最主要的大模型独角兽之一。
近期杨植麟对外透露,多模态是公司持续投入的重点方向,公司希望在商业化和技术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希望在‘爬楼梯’和‘看风景’之间取得平衡,大模型能力接下来有非常大提升空间,我们希望能把精力和优先级放在‘爬楼梯’上。” 杨植麟表示,作为“看风景”的商业化探索,公司也在尝试,近期发布了一些新的商业化功能。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