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岱读史 | 明人的江南旅游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这个节日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开篇短短24个字,就将古人欣喜出游的场景描绘了出来。
徐霞客所生长的明代,是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而江南地区由于地理条件优越、商品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加之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带动,故而成为当时热门景区所在地。
图片
关山行旅图 南宋·萧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哪些人喜欢来江南旅游
说起最爱来江南旅游的,莫过于文人士大夫。明代文人来江南旅游,无非三个原因:一是科举考不上,来散心;二是来做官,顺带旅游;三是纯粹想来旅游。
其中最潇洒的当属袁宏道。他认为旅游就应该有冒险精神,为了能好好游览江南山水美景,功名利禄与舒适的生活都该抛弃,他的“旅游宣言”为:“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于是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他给上司写了封辞职信,拉上了好朋友,到江南游了一趟。
三个月后,他还发了条著名的朋友圈:“无一日不游,无一游不乐,无一刻不谈,无一谈不畅。”大概是袁宏道担心自己的好友吴敦之没看到,还特意给他写了封信。信中还提到“自春徂夏,游殆三月,山行殆二千余里……”这个行程的强度,堪称是户外旅行狂人。
对比“潇洒哥”袁宏道,王士性的旅游更有腔调。他自幼喜欢游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便利条件,遍游了当时的两京十二省(福建省除外),相继创作了《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他的“腔调”在于将旅游的境界分为了天游、神游、人游三个层次,并且还非常玄乎地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区别:“夫太上天游,其次神游,又次人游,无之而非也。上焉者形神俱化,次焉者神举形留,下焉者神为形役。”同时他举例说:“若士汗漫于九垓,是天游也。轩辕隐几于华胥,是神游也。尚子长敕断婚嫁,谢幼舆置身丘壑,是人游也。”所谓“汗漫于九垓”,是游于天外的意思;“轩辕隐几于华胥”,黄帝梦游华胥国,是为神游;尚子长即向长,也叫尚长。他在儿女婚嫁后,就跟家庭脱离关系,游山玩水去了;谢幼舆即谢鲲,他到南京公干,见到太子司马绍。司马绍问他,时人都拿你和庾亮相比,你有什么看法?”谢鲲说:“为百官作榜样,我不如庾亮;至于一丘一壑(指寄情山水),我认为可以超越他。”王士性认为,向长和谢鲲都只到“人游”的阶段。
对此,明人朱国桢曾赞道:“近来士大夫称善游者,莫如临海王公士性。”
这一时期,除了徐霞客、袁宏道、王士性外,江南还诞生了一大批集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文人士大夫群体,如王思任、张岱、张瀚、谢肇淛、高濂、钟惺、陈继儒等等。
报恩寺、牛首山、灵谷寺、栖霞山、玄武湖、秦淮河、太湖、瘦西湖、阳澄湖、林屋洞等等,都是当时江苏的热门景点。
由于明代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商人也加入了旅行大军。他们不仅来庙会、香市做生意,还非常注重旅游带来的享受。如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了江南一带商贸旅游的发达,全国各地商人争相前往江南繁华都市,而江南商人足迹亦遍布天下:“大江以南,荆、楚当其上游,鱼粟之利,遍于天下……”
图片
秋山行旅图局部 清·萧云从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旅游不认路怎么办
古人如此热爱旅游,现代人不禁会发出一个疑问:古人没有导航,万一不认路怎么办?
这一点你还真别担心。明代的古人将江南地区的旅游交通线路给安排得明明白白。明代徽商黄汴在《一统路程图记》中记载了江南中心城市南京至十三省水、陆路线以及江南各府州县之间的水路、陆路交通线路。徽商程春宇在《士商类要》中则记录了江南地区的五十三条水陆交通路线。当时的明政府还根据各条水陆交通线路的重要性以及往来的客流量在其周边设置了大量的水马驿站,也就是游客的服务区,为游客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如果游客不识字,也不认路,问题也不大,因为旅游服务商出现了,最典型的莫过于“导游”和“牙家”。
与现代不同,古代没有专职导游,而是由舁夫、轿夫、船夫、僧道等兼职,他们主要是给游客们带路、陪同,也有附加服务,如古迹名胜的讲解、带领游客寻找当地美食、安排交通住宿等。而“牙家”属于升级版的导游,相当于现代的旅行管家,专门为游客规划行程。游客行程里的酒店、餐厅都包含在内,他们还会根据游客的喜好安排当天的娱乐表演,就连商务服务也有,比如去跑腿送个信件啊、物品啊,总之压根不用游客来操心。
当然古代也有“i人(性格比较内敛、内向的人)”,他们只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旅行,尽量不跟外人打交道,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去买一本旅游手册。除了买《广舆图》、《皇舆考》、《今古舆地图》等旅游地图外,还可以买一种“保姆级旅行手册”,即前文提到的《一统路程图记》。它不仅将交通路线解释得很清楚,还会将沿路的名胜古迹都搜罗出来,并且还会细致地写出投宿建议、食宿交通的收费标准以及旅游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简直就是“i人旅游宝典”。
此外,还有一些文人士大夫旅游时写的诗文游记,或自成文集,或结集出版,这些都可以成为当时游客旅游时的参考信息。
图片
溪山行旅图 南宋·朱锐 上海博物馆藏
旅游图书也相当兴盛
有明一代,旅游成为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业的发达对当时整个江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管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旅游的开支必不可少,因此也衍生出了许多与旅游相关的职业,如船夫、舆夫、歌妓、伙计、戏子、牙家等,当地的居民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日常收入。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如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支。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大规模的旅游热潮,直接推动了旅游图书出版的兴盛。当时,全国四大图书贸易中心有三个位于江南地区,即南京、苏州、杭州,与旅游相关的图书手册在这三个地方卖得都相当火爆。
作为旅游的主体,文人士大夫在游览自然山水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以及地理论著。他们不仅在著作记载在旅游中发生的奇闻异事,还往往借机抒发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与体悟。这体现了他们高雅的审美情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金陵小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