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范闲两次进谏,庆帝为何拒查二皇子与长公主走私案?

庆余年第二季》中,范闲出使北齐归来,路途之中为了躲避二皇子的刺杀,借言冰云之手假死。
之后冒死赶到京都求见庆帝,对庆帝禀告了他从北齐得来的消息,即二皇子与长公主勾结北齐走私。
此时庆帝正在为范闲假死欺君的事情而盛怒,只对范闲咆哮一声“滚!”
后来范闲在京都一番动作,如愿解救了滕梓荆妻儿,这才赶到了正在返京途中的使团,活了过来。
图片
当范闲归京之后,庆帝叫了太子、三位皇子以及范闲一起用膳。
饭前,庆帝因范闲假死之事,惩之以庭杖之刑。
受过庭杖的范闲,来到饭桌前,却又不顾死活,当面向庆帝进谏,揭露二皇子与长公主的走私案。
然而,庆帝大怒,摔了筷子,质问范闲以何身份告发皇子。
范闲拿出提司腰牌,声称“执法仗剑,扫除奸佞”。
庆帝直接把提司腰牌扔到了湖里。
范闲恳请庆帝严查,但庆帝以范闲没有证据为由,甩手而去。
图片
庆帝明明知道,二皇子与长公主有问题,为什么拒查走私案呢?
他是出于仁慈,不肯对亲人下手吗?
当然不是。
庆帝之心狠手辣,同他的武功一般登峰造极。
这时回护二皇子与长公主,其实是庆帝的制衡之术。
图片
在这个阶段,庆帝对于皇储之位没有什么动摇,并没有想着废太子。
但他给予了二皇子很多的鼓励,让二皇子与太子同样在小小年纪就涉足政务。
给二皇子一定的权利,给二皇子的野心煽风点火,就是为了增大二皇子的力量,让他足以与太子相抗衡。
一方面,这是庆帝看太子性子有些软而特意设置的对太子的磨砺。
另一方面,让二皇子与太太两方势力对抗,这是他的制衡之术。
图片
如果庆帝听取范闲之谏言,对二皇子与长公主严查,势必会削弱二皇子的势力,令他一蹶不起。
这样的话,太子就会一边独大,从而对庆帝的权力造成威胁。
不查二皇子与长公主,是帝王的制衡之术。
但这也只是在当前局势下庆帝基于权力制衡的选择,但如果将来有一日,权力格局发生变化,庆帝也是完全有可能动二皇子或长公主的。
图片
范闲在这个时候冒死进谏,请皇帝严查,就是他作为一个官场新人,还抱着一腔理想主义的热血,天真地以为庆帝能秉公执法。
这是他大错特错了。
处不处理走私者如二皇子和长公主,并不凭靠庆帝的良知,更不是看庆帝的心情,而是基于当下的权力格局与势力权衡。
范闲如今还未明白这一点,凭一腔热血行事,逆了龙鳞自然办不成事。
但范闲也不是一无所获,既没有引火上身,反而借此机会,试探得到了皇帝对此事的态度,而且还趁机测试了皇帝对他的容忍度。
在任性与收敛之间,范闲还是有分寸的。
庆帝对他已经很包容了,这进一步证实了范闲对于他们之间关系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