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夜谭|政务号喧嚣中不要“忘本”,需把握好度

图片
“入职两年,领导终于把账号交给我了”,这句话配上一只跳着魔性舞的小猫,00后运营上岗后做的第一支视频就火爆出圈。
前两天,宜昌公安发布了一条另类的宣传视频,剪辑师化身“卑微猫咪”,一会儿敲键盘剪视频,一会儿抱头挨训,把打工人的经历演得妙趣横生。
有网友发现,这一条的点赞量比之前所有视频加起来还多。
快乐拍手的happy猫、灵活跳舞的奶牛猫……小猫动图搭配“领导终于把官方号交给我了”等文字和魔性的音乐,演绎场景感十足的工作小剧场,短时间内席卷各大社媒平台。定睛一看,发布这些视频的竟是在大众印象中严肃的官方账号。
社交媒体平台截图↑
一些官号频频出圈的同时,另一批政务新媒体账号却悄然关停的消息也引发关注。这边火爆出圈,那边式微退隐,两边形成鲜明对比。政务新媒体运营呈现的冰火两重天、两极分化趋势背后,是传播手段的迭代更新。
政务号的本位,是在新媒体时代直接发布和传播政务信息。这一使命其实非同小可。据统计,政务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涵盖全社会信息的80%。政务信息的公开和发布,既是公众了解政府职能和政策运行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行使监督、维护社会健康运行的重要依据。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新媒体近些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般来说,政务号直接发布信息,信息直接触达用户,会提高信息发布效率。这也是近年来许多政务号取得成功的原因。然而,也要看到,不少政务号是为了“做号”而开设,因为条条框框限制或缺乏专业运营人员而低效乃至无效运行,出现政务新媒体凑数、求赞等形式主义问题,使政务新媒体本应发挥的作用得不到真正发挥,反而成为鸡肋甚至资源浪费。近期,一批基层政务新媒体宣告注销关停,就是例证。
与这些“退市”政务号迥异的是,另外一些政务号却显得红红火火,例如,近期靠着小猫短视频以及“领导终于把官方号交给我了”等一批文案走红的政务号,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这些政务号之所以出圈走红,主要在于其内容确实有趣,运营者善用网络热梗解读员工日常工作、企业产品等内容,让人们在严肃官方号和接地气表达的反差中产生兴趣。这也带来启示,新媒体的传播要遵守网络规范,顺应传播规律,善于抓住热点来推介内容。
不过,同时值得提醒的是,政务号出圈固然值得点赞,但是流量不应该是政务号的根本目标。玩梗似的运营也需把握好度,政务号传播要避免出现喧宾夺主。
政务号的主要功能,是公共政务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涉及民生利益。政务信息的发布,必须确保权威、准确、及时。这不是说政务号一定要板着严肃的面孔,而是说其运营必须有严格的内容要求和把关意识。有些内容如果能通过玩梗、搞笑的形式来传播,从而获得更大流量,取得更好传播效果,固然可嘉;但有些不便演绎、玩梗的内容,如果对民众是刚需信息,则同样要认真运营,而不能厚此薄彼。
官方号传播除了追热点、追流量,更需要从受众的立场和需求出发,更加注重原创内容,更加接近本地实际,体现地方特色,长期输出对网民有价值、符合自身价值定位的内容,如此才能体现政务号的本位和职责,否则只会成为一时热闹。官方号运营者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来源:光明论、齐鲁晚报、橙柿互动·都市快报等
责编:杨芮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