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当着百官怼皇帝,老奸巨猾的林相为何突然变傻了?

在《庆余年2》中,人均老狐狸,全员斗地主。从庆帝到陈萍萍,从范建到李云睿,无论职务大小、地位高低,人人都有八百个心眼。
在一众老江湖之中,宰相林若甫是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他掌握六部、统领百官,却始终存在感不高。但是,能够在波谲云诡的庆国朝堂屹立不倒,林相的政治智慧必然满分。
不过,在剧中,林若甫身上的一处细节却令人感到不解。无论是剧中人还是剧外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理解。
在自导自演收受贿赂一事之后,范闲被都察院的赖御史赖上了。于是,当着朝廷众臣的面,范闲与赖御史唇枪舌战、有来有回。在这场辩论赛的最后,范闲将都察院当作枪使,趁机把祸水引向了二皇子。
图片
醉翁之意不在酒。范闲与陈萍萍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借着指控官员贪腐受贿的名义,目标直指二皇子。由于涉及皇子,并且事关重大,对于这种事情,懂事的人都会不说话、不表态。
然而,在这件事情上,林相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向来心机似海、老谋深算的他居然接连犯了两个错误:一是范闲被控受贿一事,他百般阻扰御史上折给庆帝;二是陈萍萍递出贪污官员名册之后,他又指示下属添柴拱火带节奏,让都察院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图片
这两件事办得,不能说是莫名奇妙,只能说是大失水准。
如果说,林若甫给范闲送助攻,怂恿下属利用激将法赶都察院上架,查处贪官、惩治腐败还是为了大庆国,那么,他阻止庆帝看折子,完全是无脑的操作。
关于这件事情,林相是这样说的,“我大庆法度森严,刑部、大理寺乃至府衙,各掌其职、就算臣子枉法,也该按律彻查,哪有将罪证递到陛下眼前的道理啊。
对于林若甫的这番神论,庆帝十分不满,当场反问道,“你的意思是朕不该看这个折子是吗?
图片
林相与庆帝,一个深谙官场哲学,一个长于帝王心术,两人之间,本来就是千年的狐狸,谁都了解对方的手段和底线。因此,对于林相的这番作死,庆帝一万个不开心。
刹那之间,朝堂上的气氛变成了气愤。但是,林相还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他接着说了这样一段话:
陛下万乘之君,没什么看不得,只是臣领六部,有为陛下分忧之责,若烦劳陛下,长此以往,只怕六部懈怠、法令不彰。
图片
林相的前一句话只是狡辩,后一句则是赤裸裸的挑衅了。他说自己统领六部、职责所在,又阴阳怪气地讽刺庆帝法令不彰、干涉司法。
这一段话,直接触及了庆帝的逆鳞。毕竟,林相这说法简直是要大权独揽、架空皇帝的节奏。
因此,在陈萍萍与范建事后复盘时曾说到,林相这么做,眼光放得够远、手也伸得够长。
于是,一场朝堂辩论过后,林相化身没头脑,庆帝变身不高兴。
乍一看,这不过是古往今来最常见的君权与相权的博弈。庆帝一国之君、九五之尊,林相辖制六部、统领百官,两人之间难免会生出龃龉。
图片
毕竟,权力一旦在手,就再也放下不。
在权力的驱使下,再亲密的战友也会翻脸,何况是庆帝与林相这样的塑料君臣。
不过,单纯用一句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无法解释林若甫智商下线、脑残附体的表现。他即使再贪恋权力,也不会表现得这样直接。
唯一的可能是——为了范闲。
在剧中,林若甫有着无数个身份和标签——大庆国的宰相,李云睿的情人,林婉儿的父亲。在这一众标签之外,他还有个最重要的身份——范闲未来的岳父。
图片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林相与范闲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从破冰到盟友的升华。对于林若甫而言,范闲不只是他的未来女婿,更是关系着林氏一门未来的荣辱与浮沉。
林若甫有两子一女,两个儿子一死一傻,因此,林家的未来只能寄望于林婉儿。看透了这一层,我们才能明白林若甫的动机——他所有不可思议的行为,都是为了范闲的仕途在铺路。
毕竟,要想林家永不倒,只求范闲站得稳。林若甫的一辈子,在庆国政坛浸淫多年,无论是对于庆帝还是人心,都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
图片
如果一切没有意外,未来的范闲,既是鉴查院的院长,又掌管着内库。他既能监察百官,又把持着财权。年纪轻轻、位极人臣,这样的身份必定会让庆帝起疑。
更加可怕的是,一旦范闲与林婉儿成婚,连宰相都成了他的岳父。如此一来,从行政到鉴查,从六部到内库,都等于控制在了范闲的手里。
以庆帝的敏感和多疑,必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最好的结果是让范闲成为孤臣。
对于庆帝而言,孤臣与孤勇者无异,注定是孤身走暗巷、不跪的模样,所以必须要一身正气、铁面无私。
不过,孤臣的孤,更意味着孤独与孤立。范闲这样手握大权的人,注定不能与政治团体有利益同盟。从庆帝将范闲定位为孤臣时,林相的结局已经注定。
图片
以林若甫的聪明,他看出了皇帝对范闲的重视和偏爱,因此也更能理解背后的逻辑和深意。既然选择范闲做孤臣,自己迟早会沦为背景板。与其等着皇帝找茬挑刺、痛下杀手,不如主动卖个破绽,激流勇退、退居二线。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才是林若甫应有的段位。他看似的犯蠢,只是为了及时抽身、体面下线。
毕竟,他若不体面,庆帝会帮他体面。一旦到了这样的境地,双方之间便彻底没了体面。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对于庆帝而言,既然决定让范闲做孤臣,林若甫也好,陈萍萍也罢,迟早都会用完就弃、一脚踢开。
为保全女儿,给女婿铺路——退让,这才是林若甫的智慧。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