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茶日特刊】以茶香为引 探寻非遗里的“中国茶文化”

图片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红袍茶。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荣获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代表中国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青山披翠,景色宜人,是武夷岩茶中的上品“正岩茶”主产区之一。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图片
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是由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的,其传统制作流程共有10道工序,环环相扣,不可或缺,其中对茶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复式萎凋”、“看青做青,看大做青”、“走水返阳”、“双炒双揉”、“低温久烘”等环节。图为女茶人季素英带队晒青。中新社记者 张丽君 摄
图片
在桂林恭城,家家户户都有打油茶待客的习俗,其制作独特,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健胃、祛湿避瘴的功效,成为瑶乡健康长寿的“养生汤”。中新社发 杨宗盛 摄
图片
径山茶宴是中国“五山十刹”,江南十大名刹之一的径山万寿禅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是独特的以茶敬客的庄重传统茶宴礼仪习俗,是中国古代茶宴礼俗的存续。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径山茶宴为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浙江杭州举行“径山茶宴”主题活动,展现径山茶的悠久历史与制作技艺,众多僧人等演绎“径山茶宴”。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图片
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有十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以茶参禅问道,是径山茶宴的精髓和核心。图为浙江杭州举行“径山茶宴”主题活动,展现径山茶的悠久历史与制作技艺,表演者展示茶艺。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