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家长焦虑,迎合家长需求,中国的家庭教育机构有哪些隐患?

近期,一名所谓“教育专家”家访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较大争议,她宣称不花一分补习钱就靠《天才教子法》把孩子变成天才。这位“专家”家访过程中对孩子全程训斥,甚至粗暴要求砸烂各种玩偶、玩具,要求给孩子房间装上监控等要求震惊很多人。为何真的会有那么多家长相信、追随、被“专家”控制、任凭摆布并且沾沾自喜。他们从不试图了解教育的意义和生活的真相,不明白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幸福感强的孩子才是己任,满脑子只想着够买一种快捷模式,恨不得付一点钱就能把孩子立刻打造成“理想型”。本期腾讯新闻《成长晴话》邀请腾讯新闻知识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晴天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家庭教育指导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奥叔;人大社会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勇鹤等共同聊聊教育为什么流行神药?
图片
晴天妈妈:您如何看待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方式和做法?
奥叔:这种情况非常多,我在工作中,家长提出最多的要求就是给他们出点怎么管教和约束孩子的主意,家长并不太在意儿童成长的规律,他们在意的是类似于成人世界的行政约束力,他们更希望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或者成为一种企业管理。
刘勇鹤:这些家长背后其实是一种功利性、目的性非常强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模式恰恰迎合了当下很多家长的心态,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这个时候谁能够让他们很快见到成效,他们就会觉得谁是最实用的。所以,中国家庭教育的特点就是一定要看到成效,并且是短平快的。
晴天妈妈:如何看待一些家长在遇到家庭教育问题的时候求助专家来解决?
奥叔: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太建议大家盲目的找专家。专家分两种,一种是理论型的专家,他们可能做的是广普性的研究,并不能针对性的解决家长的问题,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往往是很难复制的,但失败的教训可以吸取。另外一种是应用型的专家,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了问题,去找家庭教育指导师是没有问题的,但就像医院会分科室一样,教育专家也是有一个擅长的领域和一个长期深耕的领域,并不是说医院里穿白大褂的医生什么病都能治。
晴天妈妈:其实家庭教育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会分心理学、教育学、发展心理、认知心理等等,会有很多细分领域,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家庭教育是没有体系和框架的,可能会出现某人举了一面旗子,说这是家庭教育,然后就开始给大家胡乱一通输出了。
图片
晴天妈妈:有一些专家没有经过任何的学术训练,但会说一些极具煽动性的言论,这种类型的专家是不是“教育神药”?
刘勇鹤:我对这样的专家是嗤之以鼻的。家长对于专家的信任和追随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因为家长们对这个专业领域存在一种陌生感,他们希望这个领域的专家能够给他们一些指导,会有非常大的安全感和信赖。但随着网络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教育专家,有的教育专家可能就只是接受过教育,加上形象气质,包装各方面都非常到位,那么很可能会让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可信的人,但其实都是演出来的。
晴天妈妈:有几个标准可以评判,第一,这个专家是否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知识,这属于是认知上的经验;第二,这个专家是否系统地实践过,这属于行动上的经验;第三,这个专家如果跟你讲孩子怎么怎么样,那他是否自己是家长。
晴天妈妈:怎么样远离迷信专家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奥叔:大多数情况是远离不了的。一个专业的专家,一定具有商务的特征,首先他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是有一个家庭教育的模型,有一套技术;第三是实操经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家庭教育类的培训机构,他们的线下培训实际上就是类似于商业培训,用一些话术去刺激家长的焦虑,用一些商业模型而不是技术模型解决问题。甚至很多线下的家庭教育指导课都是有托的,一个学习小组18个人,可能大部分都是托,就一两个是目标客户。
晴天妈妈:现在的专家一些是商业型的,一些是专业型的,它涉及到理论体系,包括了很多东西。有一些机构还是比较有良心的,有的机构它就是没什么良心,有的专家也很有良心,有的专家也没什么良心,所以大家还是要仔细辨别的。
晴天妈妈:怎么看待专家骗子横生的现象?
刘勇鹤:我们做家庭教育的都知道一句话,孩子有病,家长吃药,这是非常易懂且重要的一句话,但是家长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这样的事实。如果有一个专家说你的孩子有问题,只需要怎么做就能解决问题,那他一定会获得流量,因为这个流量是源自家长内心的一种需求,家长认为我是生了孩子,但是孩子的问题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去负责,而我只是在辅助做这件事情。
奥叔:其实中国的亲子教育是一个很有趣的市场,在我看来,它是一个不成熟的成熟市场,它的成熟性在于它的不成熟,所以才会导致了这种百花齐放,什么类型的人都有。我做了很多年的教育,我发现中国的幅员辽阔给大家造成了一种信息不对称,每个省份的高考政策不一样,导致不同地域家长的焦虑是不一样的,很多专家和短视频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肤浅,甚至是有一些伤害的,会加剧家庭的焦虑。
晴天妈妈:家长判断的时候分为两步,专家说的个人经验让你觉得不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他是否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一个专家只有第一步,可能大概率他只是个销售,或者他只是个好演员。
图片
晴天妈妈:什么是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刘勇鹤: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比如跟孩子一起吃饭、聊天、看书和睡觉,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是家长最基本要干的事情,这是家长跟孩子之间的亲子管理,不要只是请个专家或者私教到家里来陪孩子,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另外我从来不拍孩子的视频放在网络上,因为我觉得家长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如果是很专注的,就不可能再去调整机位、调整话术来达到一种好的视频效果,这样其实对孩子并不负责,并且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暴露在镜头下,也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暴露在镜头下。
奥叔: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格,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升智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主要来自于陪伴和关爱。孩子应激性很强,一旦应激之后,孩子的大脑基本上会处于宕机的状态,越希望孩子好好读书,越用高压的方式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的智商停滞不前,而且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创伤。
晴天妈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能力和兴趣?
刘勇鹤:这个属于个性教育,这些东西需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去关注,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开发的,而是发现,大家很容易去被社会兴趣所影响,比如跆拳道之类的,但孩子自己本身是有判断的,一方面来自于好奇,一方面来自于个人的天赋,家长可以通过观察、交流来发现。家长在孩子六岁之前,让他们多去参加免费的体验课,多体验了解是很好的。
晴天妈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刘勇鹤:高质量的陪伴是早期教育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学前是家庭教育最核心的阶段,是黄金陪伴期。早期的时候,如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朋友,都得到了尊重和信任,那孩子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前提是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奥叔:我给大家四个小建议,第一,家长要听劝,好好学习,大多数的家长不论是高知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第二,家庭教育和自己的家庭责任、家庭角色都是不能缺位的,很多家长经常是自己做一套,但拿另一套标准要求孩子;第三,筛选专家时,要评估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很固化;第四,孩子一定要有个性,这是很关键的。
晴天妈妈:先接纳自己不可能是完美的父母,然后尽量多地去学习,让自己的状态好一点,放松下来,去相信你跟孩子的关系很好,这件事情比你用了哪个流派、哪个技术还重要,不是只有一套方法才能去把孩子养得很好,我们去找自己跟孩子最舒服的状态,也要警惕那些霸凌式、洗脑式、PUA式的专家。
整理:陈艳博
审核:蔡娟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但欢迎转发至个人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