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道被“堵”,1小时内即可解决,汉阳治理盲道还“附赠”2.2万个停车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脚下能感觉到盲道很顺畅,我心里的安全感瞬间就起来了。”5月20日,家住汉阳马沧湖路附近的区盲人协会主席米振坤,应邀对家门口新修好的一段盲道进行“体检”,为该区正在开展的盲道延伸铺进公交站台提建议。
图片
米振坤(左二)受邀实地“体检”家门口的盲道。
“这个商户遮阳伞挡住盲道了,能不能往边上挪一点?”米振坤顺着动物园路往墨水湖北路前进,一直走到江城大道公交车站,近2公里的路段,他的脚都能顺利踩在盲道上,沿途只遇到了有一处商户遮阳伞放在盲道上。
陪同的汉阳区残联工作人员拍下图片后,上传到汉阳城管智慧平台。记者在现场等候了不到半小时,就看到接到通知的商户将遮阳伞移开。
先天视力障碍的米振坤告诉记者,过去由于占用盲道的各种车辆和流动摊贩较多,如果没有人陪护,很多盲人朋友都不太愿意出门。“现在只要天气好,我就经常去小区周边或者临近的动物园逛逛。”
图片
动物园路至墨水湖北路间的盲道。
“盲道的占用、遮挡、破损,是影响视力障碍人群出行最常见的原因。”汉阳区残联管服中心负责人施付剑介绍,目前汉阳区有持证视力残疾人共计3337人,前期调查发现,其中至少九成不敢独自出门。
变化源自汉阳区2023年的一次周三“马路现场办公会”,这场在王家湾商圈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主题就是治理盲道占道。
“您的车为什么停在盲道上?”当工作人员现场对占用盲道进行调查时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停车场离得太远,走过去还要十分钟”“电动车停车区放不下了”……
“堵不如疏,要从源头解决问题,能不能在附近增加停车区域?”参加办公会的同志步行走访周边,发现在龙阳大道以西的芳华路上,有一处3000余平方米的空置地块。由于多年被渣土堆积,形成一片废弃垃圾山,附近小区的居民对此意见也很大。
经协商,最终龙阳集团决定出资在此建公共停车场。“建成后这里新增了86个停车位,车辆违停占用盲道和人行道的情况少了,居民不再投诉垃圾臭味,龙阳村的地块也有了经营收入,可谓‘一举多得’。”龙阳街道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2023年,汉阳区重点针对人流车流密集之处的盲道进行了837处整治,以此为契机,沿主次干道清理道路和空地,新改扩建停车场76个,新增了2.2万个停车位。
“盲道建好了修好了,但共享单车、电动车、摊贩推车等这些流动占道,是长效监管中的难点和痛点。盲道不能成为城市管理的‘盲区’。”汉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汪淼表示,只有对盲道问题的快速发现和及时处理,才能实现长效管理。
5月15日,在墨水湖公园附近的步行道上,市民王先生发现有一处盲道砖破损,当即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当他18日再次经过时,发现盲道坡道已经修好了。
汉阳区利用在全市创新试点推出“一网共管”“一屏尽览”的智慧城管平台,让“大城众管”的触角延伸到大街小巷。普通市民、城管巡查队员、3000余名环卫工人、5000多名社区网格员等都成了“城市问题采集员”。只要通过拍照、定位、描述上报问题,上传到汉阳区“智慧环卫网格化平台”,平台就会立即分发给相应街道、部门,通知他们1小时内快速反应,能当场解决的马上处理,不能立即解决的,3日内拿出解决方案。
区城管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科负责人李行德告诉记者,汉阳区去年还新启用了热熔涂料盲道,可以实现当天完成、当天开放交通。
在汉阳区,汽车、共享单车、电动车等停车占用盲道现象如今已明显减少,2023年,市民关于汉阳区道路的投诉件数量,相比2021年下降50%左右。
(长江日报记者肖清清 实习生田艺伟 通讯员黄璜 周玉琴 谢春瑜)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