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看完中俄声明,只恨自己不是总统,眼睁睁让中俄走到一起

特朗普看完中俄声明,只恨自己不是总统,大骂拜登眼睁睁让中俄走到一起。
俄罗斯总统普京结束了对中国的两天访问,带着满满的成果回到了俄罗斯。看到中俄声明细则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立刻把矛盾对准了拜登政府,说中俄加强关系对美国“是最糟糕的情况”。结果现在他却被困在法庭,什么都做不了。
图片
【特朗普抱怨,中俄加强关系,自己现在却什么都做不了】
特朗普的潜台词无非是,拜登上台以后把他的政策全盘推翻,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把中俄撮合到了一起。现在只有他亲自出山,赢下大选以后,才能收拾残局。
共和党也跟着附和说,拜登的外交战略有问题,这才让中俄关系朝着对美国不利的方向发展,如果换成特朗普来当总统,美国或许现在就不会如此被动,至少特朗普不会坐视中俄关系来到目前的地步。
当然,特朗普是前任总统,目前也无职务在身,谈起中美俄关系,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他还在备战今年的总统选举,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竞争对手的机会。
说白了,特朗普是故意在蹭普京访华的热度,向选民兜售自己外交战略的优越性。
图片
【共和党认为,要还是特朗普当政,中俄关系就不会走到今天】
但真的换成特朗普来,他的那套“美国优先”的打法,也未必能干扰到中俄互动。
说白了,中俄战略关系不断深化,是大势所趋,两国经贸合作高度互补,在全球治理上有共同语言,对多极格局有高度共识,这些共同构成了中俄关系的战略基础和内生动力。
特朗普长期以来,给自己塑造了一个“联俄制华”的外交形象,而且他自称与普京私交不错,以前还陷入“通俄门”的风波。乍一看,如果是特朗普上来,确实能跟俄罗斯打好关系。
但中俄关系跟美俄关系,本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只不过特朗普强行在两者之间搞起了对立,意图是让选民相信,他有能力让俄罗斯在中美“二选一”。
这就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拜登政府就试图让中国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二选一”,结果是自讨没趣。
图片
【拜登试图让中国“二选一”,结果自讨没趣】
而换成是特朗普,也未必能让普京在中美之间“二选一”。归根结底,中俄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双边互动又建立了国际关系的新范式,没必要奉陪美国,继续在冷战的死胡同里打转。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渲染,主要还是激起美国选民的焦虑感,让他们质疑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这样自己在大选那天,就有更大的胜算。就算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对特朗普本人也没有什么损失,他本来就是那种口无遮拦的人设,满嘴跑火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实事求是地说,所谓的“联俄抗中”,虽然在舆论上很有市场,但在美国战略界已经算不上主流,更挤不进核心决策圈。
一方面没有可操作性,中俄关系的战略基础比美俄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另一方面,美国人自己都想象不到,美国和俄罗斯能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那一天。
图片
【中俄深化合作主要是靠内生动力】
毕竟双方的梁子结了好几十年,我们也知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有一段时间大力向美国示好,试图融入西方,结果付出了惨重代价。
因为美国担心的,恰恰是俄罗斯跟西方走得太近,跟自己争取影响力。所以事事针对,处处打压。普京在回顾这段历史时,也亲口承认自己“太天真”。当时包括他在内,很多俄罗斯政客都对西方抱有幻想。
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说白了就是要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所以也不会给俄罗斯留位置。那么哪怕特朗普以总统的身份,亲自推动“联俄抗中”,也是收效甚微。
实际上,特朗普当初上台时,也进行过类似的尝试,从国务卿到战略顾问,选的都是美国政界公认的“亲俄政客”,结果这些人都没干满一个任期就被赶出白宫。说明特朗普还是向美国的政治主流低头了。
所以,拜登不争气,特朗普未必就比他强到哪里去。“联俄抗中”早就是一个站不住脚的伪命题了。
图片
【特朗普不过是在借题发挥,指桑骂槐】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中俄关系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一方面既有内生动力在,也有美国施加的战略压力使然。但中俄都无意跟美国打什么“新冷战”,只是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而且美国对中俄施加战略压力,最后都会反作用自己头上。换句话说,美国目前对中俄关系种种不切实际的担心,都是给自己找的麻烦。
至于特朗普蹭普京访华的热度大骂拜登,无非是把中俄互动当成美国党争的工具。说白了,美国政治现在疑心病很重,受不了外界任何一点刺激。
而且美国还把中国定义为最大战略挑战,把俄罗斯定义为迫在眉睫的威胁,以阵营对抗思维和冷战意识形态,去审视、处理中美俄大国关系,自然也只会得到针锋相对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