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关漫漫长城路,父女接力守护半世纪

图片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 陶冉)5月17日,北京最高气温达到了33摄氏度,八达岭镇石峡村长城保护员梅兰芬和同事王垒,戴着防晒的帽子,穿上橘色工作马甲,拿着垃圾捡拾器,“全副武装”后,一起向着村后的石峡关长城出发了。
图片
5月17日,两位长城保护员在石峡关长城巡护。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石峡关长城属于八达岭长城砖石长城中的一段,相比目前八达岭景区开放段长城,石峡关长城更有“野味”,这段长城原始风貌保存完整,留存有石峡峪堡关城遗址。
当天,新京报记者跟随梅兰芬一起踏上了巡检路。一条蜿蜒的羊肠小路,时而狭窄,时而陡峭,稍不留心,就会被脚下的石子滑倒。“这条路算好走的了,下次有机会,带您爬一回103到107敌台段,那段才真正考验体力!”梅兰芬说道。
图片
5月17日,八达岭镇石峡村,梅兰芬在巡护途中检查长城上是否有丢弃的垃圾。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2022年,梅兰芬精心备考,通过笔试、体能测试,正式成为延庆区一名长城保护员,关于她和长城的故事,还得从她的父亲——今年年过八旬的梅景田说起。
梅景田是石峡村村民,年轻时,曾每天背着干粮,拄着木棍,在长城捡拾垃圾、收集散落的城砖与碑,四十年如一日守护着长城,脚下的胶鞋穿坏了一双又一双。2006年,在老人的带领下,石峡村组建了“石峡村长城志愿者保护协会”守护起长城。
图片
5月17日,上山巡护需要爬小路,梅兰芬经常被灌木划伤。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在父亲的影响下,梅兰芬对长城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正式以保护员的身份登上长城,梅兰芬兴奋极了。“这段路,我再熟悉不过了。”话音未落,她就摔了一跤。“当时脚崴了,缓了一会儿,同事搀扶着我下山,结果没走两步,我又摔了一下,这下可走不了了。”无奈之下,她们打电话给另外一位力壮的同伴,最终把梅兰芬背回了村里。“太丢脸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梅兰芬涨红了脸。
梅兰芬告诉记者,现在石峡关长城段已经修复完成,但暂时还没有对外开放。
图片
5月17日,梅兰芬和王垒正在清理杂草。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每天走着父亲走过的路,做着和父亲一样的事儿,但梅兰芬已经很少和父亲分享自己在长城上的所见所闻,“父亲年纪大了,不想再让他去爬长城了。”这是梅兰芬作为女儿的心里话。不过,梅兰芬会学着父亲的样子,时常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爬长城,跟他们说些长城的故事。
“长城这么美,怎么能不好好保护!”梅兰芬的手机内存几乎都被长城照片和视频占满了。“请保护长城!”一段视频里,梅兰芬四岁的小儿子站在长城上说道。
图片
5月17日,石峡村随处可见长城文化元素。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起,延庆区将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整合周边水关长城、古长城等资源,预计到2026年建成5A级标准的世界级长城大景区。届时,延庆区长城开放范围将达到全区长城总长度的10%,预计每年长城文化游览体验人群将突破1200万人次。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