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受理、“一平台”化解,河北冀州为高效化解矛盾纠纷注入专业力量

“没想到我们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太感谢你们了!”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冀州镇17户村民因拆迁改造导致排水不畅而危及住房安全的问题,在住建部门与相关行业调解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妥善解决。当事人温某等人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向他们表达谢意。
近年来,冀州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行业领域建立调解组织,由专业的人依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依法依规解决专业的事,高效化解行业内矛盾纠纷,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优建强行业调解组织
冀州区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办、部门联动、司法保障”的思路,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委政法委书记为召集人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各部门党委(党组)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推动部门握指成拳,形成治理合力。
围绕劳动争议、医患纠纷、土地管理、商品消费、道路安全、环境整治、知识产权等行业领域,冀州区建立起18个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并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退休老干部、老教师中,选拔出428名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专家,组建人民调解专家库。各调解组织、调解员深入参与本行业本辖区矛盾纠纷化解,不断提升风险预警研判和实质化解专业水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今年3月,农民工夏某在墙面维修施工过程中不慎摔伤,多次向建筑方索赔无果。在得知有一条省时便捷、形式灵活的维权渠道后,他当即将问题反映到冀州区人社部门。该部门联系专业调解组织,并与各方沟通,了解到夏某与包工头属劳务关系,与建筑施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认定难度大,不能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情况后,主动帮其联系上一级发包公司,协调赔偿事宜。经过30余次的沟通调解,最终为夏某争取到6万元赔偿金。一场劳动争议在专业调解组织的助力下得以圆满化解。
统筹资源凝聚调解合力
化解行业矛盾纠纷常涉及多部门职责,为统筹力量、方便群众,冀州区整合网上网下受理渠道和重点部门调处资源,努力实现行业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化解。
该区建立起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打造“智慧冀州”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设置群众诉求处置、民生保障服务、“冀时语”法律服务三个中心,对群众提出的投诉类、纠纷类、求助类事项,由平台统一受理,各乡镇、部门专班负责,精准处置,实现“一站式”受理、“一平台”化解。
图片
图为今年4月,冀州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就群众反映的问题召开协调会。
冀州某小区张某等7户业主购买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的临街门店,因开发商与他人存在债务纠纷,导致7户业主交到开发商处办理备案的198万元房款被法院查封。房款未进入区住建局的监管账户,门店就无法进行备案,更不能办理其它手续,7户业主苦不堪言。冀州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接到业主诉求后,及时协调区法院、区住建局,由法院将查封账户中的房款成功转到区住建局监管账户,7户业主的烦心事得到解决。
冀州区通过开发启用“智慧冀州”APP、“民生冀州”微信公众号、便民服务热线电话,督促全区382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的1695名五级网格员主动发现问题。群众可通过“网格诉、随手拍、线上传、电话讲”等多种渠道反映问题。去年8月份以来,各平台累计受理诉求24685件,各行各业的群众诉求被听到、被看到并受到重视,全区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完善机制确保调解实效
图片
图为冀州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工作人员在解答群众咨询。
冀州区把机制建设作为推进行业纠纷调解实效的关键,不断完善问题化解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推动长效常治。
为保障诉求交办快捷、处置高效、反馈及时,冀州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制定“13715”办结制度:对一般性咨询类问题,原则上当日办结。对城市管理、设施养护等问题,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群众合理合法但较复杂的诉求,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对重大疑难问题,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确实解决不了的,报经领导同意后,拿出解决方案和具体时间节点,并及时反馈。“智慧冀州”全域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运行以来,按时办结率长期保持在92%以上。
冀州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依据平台每日处置数据,聚焦重要领域、重点部门、重要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诉求高发的案件,认真分析研究,找准问题背后原因,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由部门预警,跟进处置,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平台先后完善了物业管理、环境整治、城市维护、便民市场管理等方面措施,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