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键词推介达州 让达州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先声夺人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5月16日,四川省科技厅、经信厅、财政厅联合发文,正式批复同意达州等8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日上午,四川达州正式启动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并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教授团队合作,共建达州市人工智能研究院。
图片
达州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大会
达州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哪些先天优势和后天机遇呢?达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崔大鹏对达州人工智能产业用四个“关键词”进行了推介,分别是:雄鸡之心、智能之芯、发展之兴和未来之星。
雄鸡之心: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达州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正是这样的区位优势,让达州成为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更被省委定位为“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
目前,达州市域内建成及在建铁路7条、高速公路10条,成达万、西达渝双高铁十字交汇后将正式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金垭机场开通航线37条、畅连36个大中城市。
图片
俯瞰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
区位优势让达州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内通外联的先天优势。
崔大鹏介绍,近年来,达州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导向,坚持高新区、经开区双园驱动,两年招引落地百亿级项目11个,推动“3+3+N”现代产业体系成型起势。
同时,充分运用好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据了解,达州探明天然气储量3.8万亿立方米,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国家“川气东送”的起点。并拥有全国第一个海相富锂钾资源矿,探明富锂钾卤水经济价值7千亿元以上。
智能之芯:抢抓人工智能先发优势
据了解,在数字经济领域,达州抢抓国家“东数西算”、四川省“1号创新工程”等发展机遇,对基础进行超前配强、产业超前布局、生态超前培优,已形成发展人工智能的先发优势。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达州成功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1+5+N”规划布局,建成电信川东大数据中心,超前布局建设万达开先进计算中心,构建形成“超算+智算+云计算+边缘计算”于一体的城市内部数据中心,继成都超算、成都智算后成为全省第三大先进算力服务平台。并建成达州—成都、达州—重庆直连网。
位于达州高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先后引进华为、中科曙光、阿里云、百度、启明星辰等11家人工智能企业,未来将带动300多家数智经济相关企业入驻。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方面,已实现产业超前布局。
另据了解,达州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数据开放价值全省第1、开放共享水平全省第3。
目前,累计归集结构化政务数据超74亿条,接入政法、公安、环保、气象、水文等20多个领域12类130.9万个物联感知设备,1474亿条物联感知数据,成为全省首批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城市。
图片
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
发展之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起势
达州作为全省首批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市州,行动十分快速。5月16日,刚刚得到批复,5月20日,便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生王飞跃教授团队合作,共建达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王飞跃表示,人工智能就是要为产业发展服务。
崔大鹏说:“与王飞跃教授团队合作共建达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借力高端资源,推动场景痛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工智能产业协同攻关,为达州人工智能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崔大鹏表示,达州作为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种子选手,接下来,我们要将平台资源加速集聚、产业政策加速完善、配套服务加速优化。
据了解,达州将完善人工智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设立不低于1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技术研发及应用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创新评审举措,采取定向支持和委托研发等方式,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人工智能产业顺畅流动。
另外,用“真金白银”让落地企业有好资源、潜力项目有好发展,投资企业可实现“拎包即入驻、带设备即生产”。
未来之星:人工智能产业蓄势腾飞
“力争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80亿,相关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培育‘50+’标杆企业,围绕能源化工等产业打造‘10+’应用场景。”围绕试验区建设,达州已定下了清晰的发展目标。
同时,更加明晰了发展路径:依托天然气、锂钾优势资源,以“AI+能源化工”技术应用推广为“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开发能源化工数据分析大模型,打造矿产评估、资源探采、综合利用全流程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奋力推动“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跃升。
当天的启动大会上,崔大鹏还发布了达州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清单,包括21项供给清单和54项需求清单。
崔大鹏说:“在城市发展中,有两件事非常重要,一是为企业搞好服务,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二是与院校搞好互动,把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变成城市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这两件事做好了,城市发展才有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