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医院这项“硬核”新技术为心血管患者带来新生

图片
近日,寿宁县一名72岁的男性患者因突发胸痛7小时被送入当地医院。心电图显示他可能患有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过紧急处理,他被迅速转送到宁德市闽东医院。检查发现,患者的前降支近段至中段的狭窄程度达到了99%,几乎完全闭塞。
图片
当即,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疗团队应用药物球囊对病变的血管进行开通,发现前降支中段的病变钙化严重,无法充分扩张,为进一步评估血管内钙化情况,行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但血管内超声探头被钙化病变“卡住”,无法到达病变远端,而采集到病变近端影像可见血管壁360°环形钙化影,钙化严重累及动脉壁的内膜、中膜,若此处的血管钙化无法解决,植入支架过程中的支架很可能卡在钙化病变内,进退不得,引起支架脱载、支架膨胀不良、血栓形成等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
血管壁360°环形钙化影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闽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叶椿香主任医师、黄凤鸣主任医师决定使用一项创新技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这项技术源于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原理,通过发出声压力波,有针对性地作用于冠状动脉内的钙化病灶,有效地震松或震裂钙化,为后续的支架植入创造条件。
经过一番努力,医生们成功地为这位患者植入了心脏支架,明显改善了他的冠状动脉血流,缓解了病情。
图片
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用于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的预处理方式包括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棘突球囊等特殊球囊扩张成形技术、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蚀术等。尽管这些治疗方式已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均存在特定的局限性。因此,针对严重钙化病变选择应用冲击波球囊技术,能为严重钙化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带来福音。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