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红色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在宋庆龄陵园举行

为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5月20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和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共同举办的“红色故事我来讲”系列活动在宋庆龄陵园举行。
当天,一场面向新四军七师会员的培训、一场红色征程定向赛、一项宋庆龄陵园管理处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皖江)的共建签约、一次名为 “《无尽的思念》——英雄的父辈们”的原创诗朗诵,以及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少将主讲的《铁军将士解放和保卫上海卓著功勋》相继进行。内容庄重且丰富,参与者共同缅怀先烈、还原历史。
图片
尤其是“红色故事我来讲”定向赛活动,在宋园和龙华烈士陵园都设置了行走路线,队员分组,还各自有旗帜,同时定向赛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涵盖历史知识的问答环节。
比如,战上海“瓷器店里打老鼠”方针,是谁提出来的(答案:毛主席,陈毅);上海解放的红旗插在南京路哪个地方(答案:永安公司楼顶);上海解放时的解放军如何在城内休息的(答案:不扰民,不入住,合衣睡在马路边+弄堂边)等类似十多道问题。
这种“行走体验+定点展示+趣味问答“的形式,让参与者感觉创意十足。
40多年前,一批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新四军老战士以及大专院校部分党史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新四军研究会。1980年11月14日,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简称“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是隶属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学术性、群众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研究会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新四军老战士以及有志于研究新四军历史、宣传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退役军人、各界人员,另一部分是上海高校从事党史和军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始终把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使命职责,以”学习、研究、宣传、服务”为主要任务,深入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光荣历史,宣传党和人民军队优良传统,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图片
2001年,根据民政部规定,按原新四军部队的建制和当年的活动地域,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编成有了一些改变,下设军直、文化教育、后勤、一师(苏中)、二师(淮南)、三师(苏北)、四师(淮北)、五师(鄂豫皖)、六师(苏南)、七师(皖江)、浙东浙南等11个分会和大专院校委员会等分支机构。
“研究会内最早有不少老战士,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一种非常坚定的信念意志,为国家、为党、为人民。”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陆俊青表示,“作为会员,我们希望不断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且传承下去,就像接力棒一样接力下去,不要断层。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会员身体力行,积极参与。”
如今,随着最早一批新四军老战士相继离世,接力棒传到了年轻一代的手中。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七师分会会长钱虹介绍,目前研究会补充了不少来自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学生会员。
图片
该研究会还与40多家单位达成精神文明共建协议,新四军老战士成为革命历史讲解员、优良传统宣传员、思想教育辅导员,以大中小学为主阵地、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举办了一系列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
近几年来,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该研究会把“红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从长宁区中小学校的试点推广至上海市所有16个区的70多所大中小、学校,决心将其打造成普及全国的红色品牌。
今年,该系列主题活动在研究会与上海市教委的共同推动下,作为全市各大中小学生的思政课内容展开。其中,七师分会负责对闵行区所有中小学生进行宣教推广,“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和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方绿舟等单位合作,共同组织一些大型活动,继续发扬传承先辈的精神,让我们的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的心中播撒种子。”钱虹说。
对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而言,研究历史、弘扬历史的任务任重道远,特别是引导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的使命。
“当代年轻人跟我们那代相比,他们太幸福了,过着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想要什么基本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我们非常羡慕他们。”七师分会会员张赋的另一个身份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校师职军官,他直言,
“即使生活不再艰辛,他们也不能忘了过去,就像我们党提倡的不忘初心一样,他们需要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
“比如我们今天在宋庆龄陵园,宋庆龄当年为了我们民族的解放、国家的振兴付出了多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历史,我们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以及解放军的历史,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
张赋认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的任务就是传承,要用言传身教使他们成为健康的、爱国的、向上的、积极进步的青年,也希望他们能够超过我们,将来为我们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陆俊青提到,生长在上海的青少年对于这座城市历史了解度还需提升,”你生在上海、长在上海,就要知道上海的发展历史。上海还有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它是一体的,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的底色应该是红色的。”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召开。陆俊青发现,当代上海青少年对于这段重要历史了解不足,
“一个是我们的教育宣传可能没有完全到位;第二个是我们过去的宣传形式可能比较单一,就是纯灌输式的,很难让孩子全部接受、真正记住。”
陆俊青强调,“就像我们纪念上海解放,首先要了解上海的发展历史,才能知道上海在全国的地位以及在新时代怎样更好发挥上海的龙头地位。这方面做好了,也能为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青少年只有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够坚信自己,逐渐拥有文化上的自信。”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四师分会监事、七分会会员陶云这几年在做从家庭教育的根基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陶云说,她的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因此传承红色精神是刻在她血脉里的基因,这也促使她从家庭角度寻找传承教育的抓手。
图片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网络很发达,孩子的压力也很大,父母往往对不同的孩子有各种比较,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固然重要,但思想引领也很重要。”陶云指出一个问题,“往往在思想上,夸夸其谈的宣传,孩子既没感受,也没办法理解。”
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家庭教育一起开展,陶云有过一些尝试,“和长宁精英班的辅导员以及培养的学生聊的时候,我就用一个故事在后面跟讲,问辅导员怎么看这些小孩,他的养分是什么?我们怎么来培养?”但目前,这方面还存在脱节的部分。
“2022年,通过健康大数据的检测看到青少年心理问题很多,这不单单是靠防范就能解决的。”陶云表示,
家庭教育的根基就是爱,爱小孩、爱家庭,爱国家,它是一个切入点,“讲故事很重要,传承也很重要,但我们一定要让它形成闭环,通过给到家庭能量,真正给孩子传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