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员工,打造史上最强退市“钉子户”

图片
图片
最近某机构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员工人数的统计,在国内5000家上市公司里,比亚迪、中国移动和农业银行的员工总数位列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前三。其中,比亚迪的员工总数已超过70万人,连续两年位列第一。
图片
员工人数多应该是普通人对上市公司的基本印象,但你可能不知道大A还有不少员工人数不到20人公司,在其中就有这么一家公司,员工数长期稳定在15人左右,而且上市时间从96年开始,长达28年,到今年的5月份走向退市之路。
这就是位于烟台的上市公司—园城黄金,当然在多次ST后,它的名字更多的时候被称为ST园城。更有意思的是,今年4月,对于证监会对园城黄金的一项酒水饮料业务产生的利润问询,这家公司非但未说明原因,而是直接拒接监管人员电话。看来公司是真的只有员工少时肯定属实的,毕竟接电话的人也没有了。
相比从上市前一路财务造假、粉饰太平的美尚生态,园城黄金一路却磕磕绊绊,几上几下,多年屹立不倒,堪称大A历史上罕见的奇葩股。经历多次违规,跨界失败,ST园城是如何能在资本市场长期遨游的?长年业绩亏损,园城又是怎么保住上市公司的壳的?
不到20人的“退市钉子户”
其实国内的公司上市没有员工人数的要求,对于公司高管数量倒是有严格的规定。《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高管人数不得少于7人、不得多于9人。
我们来看看园城黄金的员工规模。2018年第25名员工,2021年就剩下12个了。这12个里面有5个高管,3个监事,加起来8个高管正好符合规定,然而扣除8个高管,实际员工数只有可怜的4个人了。公司架构俨然成了两个领导防守一名普通员工了。
实际上,园城黄金还不是A股历史上员工人数最少的公司。2019年的ST毅达的财报里显示,2018年其公司员工人数仅有2人,被股民戏称规模还不如街边的早餐店。当然出现员工人数的陡然下跌,大概率是公司的经营状况毫无疑问是出现了重大危机。但相比ST毅达此后一年不到被强制退市的结果,本文的主角园城黄金的经历则更为魔幻了。
图片
园城上市的时间为1996年10月28日,刚上市的时候,股票的名称还叫烟台华联,主营业务是百货业务,是烟台第一家上市公司,之后主业多次转型,变成了现在的园城黄金。
烟台的招远和蓬莱都拥有国内开采规模数一数二的金矿。园城黄金看起来名字似乎也像一家经营黄金开采的公司,但实际上它的业务主要是黄金托管业务,说白了就是帮客户做黄金投资的公司,所以上市后的园城黄金没有想象中的腰缠万贯,只能靠着托管费艰难的养家糊口。根据财报显示,园城黄金唯一有价值的家底儿就是参股公司烟台园城黄金旗下位于澳大利亚的矿产开采权。然而好玩的是这个矿从园城黄金参股以来就没有达到生产条件,所以基本就是个摆设。
图片
时间进入2019年,已经叫ST园城的园城黄金,眼见股价一路下跌,业绩惨不忍睹。当年园城纯靠出售32%的股权和1915万的房产抵债,才渡过了难关。可是在2020年,证监会推出了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卖光了大部分资产的园城黄金,当时只存一个上市公司的“壳”了,想通过变卖资产来套现走人的套路显然已经走不通,那怎么办呢?下面来看它近几年的谜之操作。
重组再重组,跨界再跨界
既不能再变卖资产,还要做出公司业绩。也许这家公司仅存的8个高管一拍脑袋,有了,重组。
2020年3月,园城黄金开启了自己第一份重组计划,通过收购泉州建设,34%津彤源的股份,以及收购津彤源其他两个股东,从而100%控股津彤源。这家位于天津的津彤源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危险废物处置服务,并对外销售陶粒产品。
图片
然而重组计划,仅仅不到4个月就有变化了。由于津彤源的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以及存在工程质量等问题,7月下旬,园城黄金终止了收购。3个月后,2020年10月,园城又推出了一份全新的重组方案,收购另一家名为圣窖酒业的公司。
对大A熟悉的股民一定知道,有几年中国股市里的白酒可是香的很,特别是酱香,还是位于茅台镇的酱香。当然这是收购重组,不是意外的话,那就是要出意外了。
而且这次意外来的时间更短,仅仅一个月,园城收购圣窖酒业的计划又泡汤了。
2020年,折腾了几次,园城黄金净利润为负,营业收入低于一亿被随时退市风险警示,再又一次跨界重组失败了。之后的园城甚至一度还想进军新能源行业,短短4年时间里,5次跨界重组,似乎园城黄金自己都觉得有点看不下去了,于是只能换一种玩法了。
作为一家所谓的能源企业,园城黄金的收入主要靠建材贸易和煤炭贸易,这两块业务到了2021年忽然实现了逆天的增长。业务增长分别达到了惊人的968%和657%,轻松的就完成了保壳任务。
近几年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建材和煤炭行业的毛利率本来就不高,一家公司短时间出现如此逆天的业绩增长,背后的缘由实在令人遐想。
关于园城黄金,还有一个搞笑的细节,在今年的4月22日晚间,园城黄金披露,和信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公司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过程中,有待核实收入1600万元,主要涉及酒水饮料业务,发现公司2023年茅台不老酒销售价格与2024年度审计期间部分电商平台店铺的销售价格存在差异,相关业务收入确认合规性存疑。看来园城当年和酒企的重组还真不是说说,真的有在做酒类业务。
4月23日,ST园城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公司董事长牟赛英女士涉嫌内幕交易。 
奇葩股的保壳秘术
仔细分析园城黄金的奇葩之处,其实不在于只有12名员工,也不是多次的习惯性流产式重组。而在于多年熟练的保壳姿势,几上几下ST,居然在严厉的监管下还屹立不倒,甚至还做出一些业绩,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图片
在2022年前三季度,园城黄金在利润夭折的情况下,还实现了收入的大增。根据园城黄金的公告,2022年前三季度收入大增是因为公司新增了燃料油贸易,实现了2.2亿的收入。股价还一路从3块涨到了21块,一波大涨的背后,定然有不少小散入场,当然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一地鸡毛了。
卖资产、重组、突击增收的、无偿赠送资产……为了保住上市的公司牌子,历来退市风险类公司“自救”招数五花八门。
有经济学家表示,上市公司的“保壳”行为会对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去几年里,一些公司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达成“保壳”目标,这会使得这些公司能够在市场上继续生存,而一些优质的公司则可能会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或者其他原因而面临退市的风险。
此外,保壳行为也可能会使得一些公司的股价出现大幅波动,这会使得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保壳”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促进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使得市场资源能够更好地配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份,已经有45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随着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ST股面临着更高的退市风险。一旦公司的财务状况或信息披露出现问题,便可能触发退市机制。
随着注册制的落地,当前“壳资源”的价值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上市公司的上市程序更加简便和规范,监管政策则会变得更加严格,随着上市标准的提高,“壳资源”的价值也明显下降。像园城黄金这样拿着上市公司壳反复横跳的现象未来应该会大幅减少。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壳资源”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吃香了。相反,一些新兴行业的“壳资源”反而会更有吸引力了。
参考资料
1、“退市钉子户”1年涨3倍,浪哥财经 
2、赠与、接盘……年底控股股东们花式保壳 “壳资源”价值几何?新京报
3、被立案!4跌停!*ST园城保壳悬了,第一风口
- END -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