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藏家乡| 江西这座又文艺又“土”的小城,艺术家扎堆定居!

🔆我的宝藏家乡
#江西百县采风#
江西
这片浸润着千年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红土地
有着一座座璀璨如星的宝藏县城,
等待世人去发现、去停留、去品味
踏遍赣鄱大地,发掘隐藏瑰宝
“江西旅游一卡通”公众号
以敏锐的文化触觉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精心策划专题系列
——“我的宝藏家乡|江西百县采风”
北上广深是中国的幻象
而县域才是中国的本色
每一个县城和乡村
都有着漫长的历史和鲜活的人间烟火
每一条小街小巷,每一个古老村落
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
我们将带你穿越古朴的巷弄,
感受岁月沉淀下的宁静与祥和;
踏入繁华的市集
品味那独特的赣鄱风味
驻足于山水之间
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
也感受那份源自心底的乡愁与自豪。
↓↓↓
景德镇-浮梁县
图片
一年吸引六万人“景漂”的景德镇实火,每逢周末,车站、博物馆、咖啡馆………无一不是排队打卡的景象。
而躲闲的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其下属小城,距离景德镇仅20min车程,一座靠瓷韵茶香载入史册的千年古县——浮梁
图片
白居易《琵琶行》里的名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说的是从唐朝开始就是茶叶集散地的浮梁。
图片
图源@浮梁发布
这里不仅不是景德镇的平替,反而是景德镇陶瓷的缘起之地。
郭沫若曾说过:“解读瓷都,必以浮梁为原始版本。”浮梁县东河、南河流域分布着几百座古民窑遗址。
图片
图片
浮梁境内5条绕徽古道,串联起了附近102个古村落。
集散景德镇制瓷所需高岭土、釉果等原料的东埠码头,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
图片
严台村、沧溪古村、东埠村、湘湖村……几乎没有太多商业化的痕迹。
古树、木桥、烟柳小巷的青石板路,老人儿童的欢声笑语,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还原到了现实世界。
浮梁,让人向往的不再是某几个出片的打卡景点,而是那里的山川风物滋养出来的闲适生活态度。
瓷之源,茶之乡
孕育出与土地共生的艺术村庄
图片
大地之灯
5月份前往浮梁,满眼皆是苍翠欲滴的绿。
“浮梁”一名,最早却与砍树有关。《浮梁县志》有载:“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故名浮梁。”
除了伐木建桥、盖屋之外,早期景德镇各大瓷厂制瓷,还需要燃烧大量松木来烧柴窑。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浮梁县各个村落很多村民都以砍窑柴为生。
图片
尽管村民沿昌江两岸周边山上轮栽松树,依旧抵不过巨大的木材使用量对山林造成的压力。
随着生态政策的实施,以及制瓷工艺升级减少了原料的损耗。我们才得以看见这千年古树绿意环绕,万亩茶田诗意盎然的田园景象。
千百年间,先民们在此摘叶为茗,坯土为器;而现如今,居住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们又让茶瓷古韵、现代艺术与脚下这片土地产生了更好的联结。
/寒溪村/
图片
寒溪村茶田
寒溪村,既是浮梁茶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一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从前的寒溪村,几近荒芜。1966年,因新安江水库修建而移居此地的村民,在此开垦出了稻田和茶园。他们不食辛辣,还是习惯用浙江话交流。
因为怀念故土,他们将老家的村名“狮子园”带到了新家园,并更名“史子园”。
图片
《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村的记忆》;图源@艺术在浮梁
艺术家向阳在稻田旁的村民房屋墙壁上,用17种色彩各异的油漆刻画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着17户迁居此地的初代移民。
刻刀剥落的油漆碎屑,被装进了人物下方透明的小袋子里,将记忆与尘埃共同封存。
图片
图片
图源@艺术在浮梁;摄影:田方方
茶园里长出了“离地三尺”的木梯。米酒坊正对街道的一面画上了两个干杯的人,窗户恰好位于人物嘴巴的位置,一开窗就好像在对着路人哈哈大笑。
大地之灯伫立在万亩茶园之上。白天,山野的风穿过生命之树;晚上,又将光亮撒向茶田。
这类艺术装置散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穿梭在茶园内参观,很有可能会遇见热心的村民讲解员,并不断地牵扯出其背后的旧时记忆。
其实,打动游客的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传递出的人与土地的故事。
/浮梁古县衙/
图片
浮梁古县衙,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816年)。
古代县衙一般都是七品。由于浮梁茶瓷经济兴盛,浮梁古县衙高至五品,是中国品位最高的县衙。
浮梁县衙的建筑规格也颇高,占地近百亩,是我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也是江南唯一保存的清代五品县衙,有着“江南第一衙”的美称。
图片
红塔
在长达一千一百余年间,古城都是浮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的右侧是高耸的宋代红塔,被誉为“江西第一塔”。
红塔本是青灰色,多年的风雨侵蚀让建筑内部的红土颜色外溢,将塔身染红,反而别具一番韵味。
/高岭·中国村/
图片
图源@浮梁发布
高岭·中国村的五彩油菜花早已过季;但花田里还有几十种不同的花卉应时而开,非常适合拍照打卡。
看完花田茶海,你还可以换上汉服,走进大唐茶市,看沉浸式实景歌舞表演,收获用铜钱银两买东西的快感。
图片
不过,要想追溯瓷都之源,还得去高岭国家矿山公园看看。
世界闻名的高岭土,就产自瑶里的高岭村。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高岭村就已经停止开采瓷土矿,但这里仍有少数矿工后人居住,并向世人展示着瓷都源地的风土地貌
/新平瓷宫/
图片
瓷宫位于新平村,主体建筑是三个客家围屋风格的筒子楼。
建筑的全身镶嵌了数以万计的瓷片、瓷瓶、瓷盘。玲珑、粉彩、青花、色釉,景德镇的四大名瓷都在这里得以展现。
图片
图片
瓷宫的主人是一位叫余二妹的老奶奶,现在已经年逾90。当初,她不顾家人反对,倾注半生心血,用6万多件瓷器打造出了我们眼前的瓷宫。
她说:“北京有故宫,景德镇有瓷宫。”她想用自己的方式为景德镇留下关于瓷的专属印记。
/丙丁柴窑/
图片
由当代著名建筑师张雷总设计的丙丁柴窑,选址于,是浮梁现存不多的柴窑。
建筑保持着传统窑炉风格,同时还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西方结构与东方韵律的结合,让这里成为热门打卡地。
用一场天青色的烟雨
满足你对诗意江南的想象
图片
浮梁位于赣东北,江西和安徽的交界处。这里既有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也有赣式建筑的青砖黑瓦,安静地隐匿于山水之间。
“瑶里等烟雨,浮梁买茶去。”所言不虚。
图片
图片
浮梁大部分的古村落还没有进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
漫步茶马古道沿线的千年古村,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我们仿佛也走进了这温柔缠绵的旧时光里。
/瑶里古镇/
图片
瑶里古镇
瑶里,古称“窑里”。
从唐代中叶开始,这里就有生产瓷器的手工作坊了。瑶里古镇只是瑶里景区其中一个景点。
图片
板凳桥串联起河流两岸的青砖黛瓦。姑娘们挽起发髻,撑着油纸伞走了河流的对面。
图片
一排排老屋沿着河流一字排开,游客们在布满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上漫步,路过卧龙潭,走过了鱼鳞坝。
图片
河边有老人在浣洗,有孩童在岸边嬉戏。作为过客的我们,则在临走之前,期待着再下一场“天青色的烟雨”。
/汪胡生态风景区/
图片
图片
有人说瑶里古镇适合北方人来感受江南气息;看腻了古镇的南方人,可以去旁边的汪胡生态风景区。
图片
风景区内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5%:漫步在原始森林、寻找南山瀑布、走过千年徽州古道,开启一场森林里的疗愈之旅。
/东埠村/
图片
图源@浮梁发布
比起瑶里古镇,东埠村是一座更加小众的村庄。村内还保留了明清的古朴街道和吊脚楼建筑。
图片
图源@浮梁发布
早在明清时期,东埠码头就是景德镇制瓷所需高岭土等原料的集散地,被誉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
村落现如今还保留了旧时的面貌,但昔日繁华的街景早已不再。古街内鲜有住户,只有沿河的老宅还有老人居住。我们也只能从码头沿岸现存的店名,一窥当年码头热闹非凡的景象。
/严台村/
图片
借宿实拍:严台村富春桥
严台村依山而建。村民沿河而居,其中徽派古建民宅就有140多幢。村口则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祥和景象。
图片
图源@浮梁发布
严台村盛产茶叶。因此村内的茶号众多。“天祥”茶号的功夫红茶还荣获第一届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明清时期,村内共有5个油坊。现在仅剩保留着手工榨油工艺的大新油坊。
图片
走在古村街巷弄堂之中,在千年前的老戏台前停住脚步,恍惚之中,时光在这座古村落中停止流动。唯有村里那家复古风格的美美发廊,穿越时光来到此处。
/沧溪古村/
图片
沧溪古村距离严台村不远,两个村子可以一起参观。
沧溪村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同样是依山傍水,古树参天。
来沧溪,别忘了打卡古老的蜚英坊,再去拜访古时修士故居,就这样走走停停“挥霍”半日时光。
咖啡、披萨、土菜馆
浮梁味道可以既文艺又乡土
图片
图片
上:油条包麻糍;下:饺子粑;图源@浮梁发布
浮梁一日三餐都不缺极具特色的美食:
早餐有饺子粑、碱水粑、铜钱粿、牛骨粉和糯米糍;
图片
图片
上:苦槠豆腐;下:浮梁清水鱼;图源@浮梁发布
午餐就锁定江西小炒,回家吃饭、和平饭店、图味美小黄鱼、渔佬翁几乎都不会踩雷;晚饭还可以安排火锅、烤肉、鸡公煲,还有焖锅、冒菜和日料。
除了乡土气息浓郁的土菜馆,废旧厂区里的咖啡馆、桥下的乡野食堂、佛系经营的窑炉披萨商店和艺术工作室,也和乡野风味一起,丰富着浮梁的美食地图。
/板凳咖啡/
图片
图源@艺术在浮梁
板凳咖啡位于寒溪村,逛累了可以去店里小坐片刻。坐在店里,你可以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欣赏窗外的艺术装置和茶田风光。
/Micro/
图片
图源小红
书@陈知音;下同
Micro位于浮梁县湘湖村,是艺术家夫妇其弈、知音开的乡野小食堂。
食堂每天中午11点开始营业,售卖现场新鲜制作的卤肉饭、咖喱饭、自己熬制的酸梅汁、手冲咖啡和啤酒,售完为止。平时大多是周边艺术家来吃饭,也会有慕名而来的粉丝。
图片
食堂没有自己的定位,导航可以定位到“拾稻陶艺空间”,就能看到桥下的食堂。周日到周五正常营业,周六休息,大家注意不要跑空。
/造窑披萨/
图片
借宿实拍
无论是选址还是产品,造窑披萨都让人记忆深刻。
这是一家开在河边的披萨店。老板是一个窑炉设计师。店里大大小小的窑炉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并搭建。
图片
图源小红书@造窑的立明张
客人在河边的大树下,吃着手工窑烤的披萨,同时还能观摩披萨制作的全过程。对了,如果想要坐在河边的好位置,别忘了提前预约。
住进山野中的民宿
解锁留在浮梁的100种理由
图片
有人形色匆匆地来到浮梁游览一圈,回去后才读懂了诗词歌赋里的浮梁深意,遗憾不已。
也有人来过一次之后,便再也不想离开这片土地。他们在浮梁的山野之中,觅得几处房子,开始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让更多人有了在浮梁停留的理由。
/锄月民宿/
图片
图源@锄月共生之家;下同
当景德镇的三宝村和雕塑瓷厂变得越来越热闹的同时,不少“景漂”将自己的生活圈迁移了到浮梁的这些小村庄。
图片
图片
2016年冬天,南山和王先生夫妇在湘湖双凤找到一处老房子,要给孩子打造一个可以在自然中长大的家。
图片
他们将老屋推倒重建、等待屋舍周边的花草植物生长,再到开垦出一片农场………慢慢在浮梁这片土地扎下了根。
图片
他们将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中国版的《小森林》。“锄月”民宿便是在这个过程之中诞生的。
图片
图片
去年锄月获得了借宿第七届“黑松露奖”年度精品民宿榜、小而美民宿奖项。
锄月虽小,但生在能“缓慢而坚定地生长”。锄月和客人之间的连接,发生在春夏秋冬四季:一季有一季的故事。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湘湖镇附近双凤村中坑
/四如归来民宿/
图片
Gif by@浮梁文旅
如果你对传统制瓷工艺感兴趣,那一定不要错过以柴窑为主题的四如归来民宿
民宿地处鹅湖镇窑坞耳·玉窑山庄内,毗邻高岭中国村。民宿内部的玉窑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以松木为燃料的传统窑炉。
图片
图源@四如归来民宿;下同
不仅民宿里展示的陶瓷都是采用景德镇传统柴窑古法烧制而成,客人还可以在此亲自体验到制瓷的全过程。
从配料、淘洗、踩泥、成型、装饰、选配釉料、施用等工序,都遵循古法,努力恢复濒临失传的景德镇传统柴窑烧制技法。
图片
“四如”之名,就取自“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所隐喻的工艺境界。
图片
图片
Gif by@浮梁文旅
民宿在徽派古建庭院内,配置现代化舒适的家具软装;并以十二生肖、春夏秋冬、梅兰竹菊、琴棋书画及福禄寿给客房命名。
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鹅湖镇界田村良溪组窑坞耳玉窑西北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