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丨铭予昕:花垣山道

图片
图片
花垣山道
文/铭予昕
山道,不只是一条路。
它还是纽带、方向和信仰,
是守护和回归,是见证者和亲历者。
——题记
壹 山之形
一阵三月的春风,把我从湘南送到了湘西。沿途最亮眼的油菜花,冒着热腾腾的生命能量,缀在山坡地头。下了高铁,湘西的朋友,带着春的热情和光彩,把我们引进湘西最美丽最昂贵的高速公路上。过了吉首,群山向我们奔涌而来。高速公路像水袖一样飘逸,在重峦叠嶂的山间穿梭,万丈豪情中蕴含百般柔情,高亢的奋进中含有深邃的空灵。一排排桥柱,立于深山,立于峡谷,立于原野,立于湘西这片集文学底蕴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大地,撑起了一条条通向四面八方的交通纽带。
“过了这个隧道,就到矮寨大桥了,你们可以拿出手机准备拍照。”我们坐在小型中巴车上,熊幽老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矮寨大桥是湖南最贵的桥,也是湖南最牛的吊桥,它既没有桥墩,也没有支架,悬空于高度为355米的德夯峡谷之上,桥分两层,下面那一层是旅游景点,设有高空蹦极项目,大家有空可以来体验一下……”熊幽老师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着湘西这片神奇的土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车子出了隧道后,快速驶入这座拿下世界四项第一的大桥,我们透过车窗观赏着湘西群山的秀美风光——一座座青山或端坐于大地,或连绵相依,或比肩而立,或遥相对应,或特立独行……湘西群山呈中庸之态,中正平和,较之于险峻的华山,巍峨的泰山,奇诡的峨眉山,湘西群山略显温和、小巧、轻便,但比起南方丘陵,它们却是高大伟岸的。
到了花垣,群山向四周宕开,留出中间一块宝地,置一座城,安居一方百姓。站在兴鹏酒店的大门口,向四处张望,街道宽敞干净,尽管对面道路两旁正在进行建筑施工,但一点也不影响市容。吃完晚饭,一行人出去熟悉当地地形,顺便散步消食,正不知往哪个方向走时,酒店左侧一里之外的山坡上一片金黄油菜花映入眼帘。那金灿灿的油菜花在春风中轻摇微曳,在城市的边沿格外亮眼,仿佛在向我们叙述着花垣美好的今生。
花垣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中部缓呈三级台阶状,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三个台阶型地貌带。所谓垣,原指矮墙。确切地讲,是宽而大的矮墙。花垣这个城市名字的由来大概是矮矮的城墙上开满鲜花,这是多么浪漫而抒情名字。城郊的那一片金黄的矮坡地,恰如其分诠释了“花垣”这个美名。那一片坡地就像一片蚌壳,村民房屋从山坡下面沿着蚌壳的边缘,呈弧形铺排开来。在路边,坡地,房子前后,以及房子与房子之间的间隙,都有盛绽的油菜花。它们挤挤挨挨,浓密粘稠,那满坡满坡暖暖的黄仿佛就要倾泻而下,涌进花垣市区的街道房舍旁,涌进花垣人民的袅袅炊烟里。
当然,花垣的山也有壁立千仞的,陡峭高耸的,婉转迂回的,不过那都是保护花垣的外围高山,比如尖岩山,梳子山,八面山,巴傩山等等。水边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地的哲学是不知日月。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给人安宁和厚实之感,山,是我们最忠实的守护者和奉献者。
贰 山之色
花垣的山,在辽阔而厚重的灰色背景中,镶嵌着油菜花的黄,樱桃花的白,柏树的青……这些都是山体朴素的外衣。花垣山体的本色是稳重的灰,深沉的黑,那些深潜在山体里的多种矿物质,奠定了山的本色。
花垣矿业展示馆,在花垣镇,距花垣县城十三公里的大山里。车子行驶到山腰之上,弯曲陡峭的山地忽然平坦了,一片开阔的矿山公园广场上,栽种着一行行稚嫩的树木,铺排着绿色的草地上洒满了春日的阳光;花池里,灌木绿植正迎着春风挤挤挨挨地伸展着枝叶。展示馆背靠厚实的山体,山体悠然闲淡,初春时节,植被刚刚吐出新芽,铆足了劲,向着春天生发。一树一树的白色樱桃小花,点缀其中,在残留的矿山残渣里像闪烁的星光,熠熠生辉。
从山坡的碎石显而易见,这里曾经是重度采矿区。据花垣县生态环境局刘宏章介绍,这里曾经满山都是矿洞,洞洞开采,户户冒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乱采乱挖现象极其严重,只要有矿产资源的山,都被挖得千疮百孔,植被大面积受损,水污染严重;矿石的灰色、黑色,开始由地底下涌出,地面到处被黑色覆盖,被灰尘笼罩,空气浑浊刺鼻,白昼黯淡,一年四季天空一片灰蒙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担当。我们的上一辈,他们缺吃少穿,生活起步在温饱线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成了他们天经地义的生活方式。他们靠自己的勤劳从山中赚取生活,赚取财富和幸福。湘西花垣,这个曾经偏远贫穷落后的小地方,许多老百姓因为开矿采矿,成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有些乡镇有小香港之称。住豪宅开豪车,可是,富饶的背后,是花垣山体的残损,人们生活环境的破坏。山成了马蜂窝,水成了黑泔水。
近十年来,整治乱挖乱采现象、保护生态环境的春风,从全国各地迎面吹来,也吹到了花垣的各个乡镇,吹到了花垣大大小小的矿山。封闭矿洞,逐步减少矿口,由开采矿业转型到其他绿色环保产业,这是从2005年以来,花垣县一直坚持践行的方向。到2021年经过四轮的整治,花垣县封闭矿洞1000多个,拆除工棚1590栋,覆土面积7000多亩,处理矿场废渣1000万吨以上。就在2021年底,临近春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到花垣进行督查后,花垣县的应急、交通、环保、检察院等各部门,集中力量,调动400多辆矿渣拖运车,按照贮藏量倒排工期,没日没夜蹲点拖运处理废渣,终于赶在春节前完成废渣处理。
“大家转过头,看展示馆旁边的几处用水泥封闭的矿洞”我们顺着刘宏章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山壁上好几个用水泥封闭严实的矿口,上面用红漆写着“封堵矿洞,严禁破坏”八个大字,中间一些小字——编号:189;责任单位:花垣镇人民政府;责任人:左双龙;监督电话:0743-7223424。水泥的灰白与山石同色,远远望去,与高山融为一体,既和谐,又自然。而那些红色的字体,恰恰见证了花垣人民政府及老百姓修复和保护大山的决心。因为他们明白:幸福的生活,不仅仅包括物质的富裕,还包括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展示馆的正前方,是矿山公园广场,站在广场的边缘,低下去的大地尽收眼底,目之所及皆为青绿,油菜花像华丽的地毯,一块一块镶嵌在青绿之间,村庄房舍,红瓦白墙,在一座座小山包脚下,精致而安逸地享受人间烟火。一粒一粒的小山包是大地欲言又止的叙述,它们守护着村庄,热爱着田野,孕育着绿色生命。它们温和而秀气,含蓄而内敛,坚实而低调。如今,花垣县的灰色和黑色重新回到山体内,被满满的绿色覆盖。2022年度,花垣县被纳入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绿色示范区,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湖南第一。
深山之音应是天籁,风吹山巅若洞箫,风吹山谷若古琴,鸟鸣清越,流水叮咚,百虫幽鸣似生命协奏曲。自从人们发现了山中的矿石宝藏后,就马不停蹄地把巨大的、硬质的、冰凉的机器搬进大山。大山体内,骨骼开始分裂,撞击声,敲打声,顿挫声,钻探声,割裂声……呕哑嘲哳难为听。人们笑了,山却哭了,山里许多动植物们失去了家园,逃亡,奔突,消逝……上个世纪末,花垣矿山里,欢笑与悲鸣交杂,喧闹与聒噪叠加,翻斗车、小四轮、皮卡车等在泥泞而盘曲的山路上来回折腾,拖着一路烟尘,溅起一山轰鸣。
自从2005年花垣的第一轮矿业整治以来,关闭矿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期的治理和修复,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近两年,花垣县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大力度已经完成了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原料、清设备、清场地。
花垣民乐镇境内的横太矿山,两断三清已见成效,几台巨型机器,已经锈迹斑斑,横卧山地,旁边民工们正在忙着绿植栽培,他们把曾经损坏的植被,都要还原回来,在坡上种草皮,行道树,山上种𪲛木 、女贞。我们去的时候,花垣县、民乐镇干部以及当地的村干部已经在现场指挥工作。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在不远处的树枝上跳跃、欢叫。
村支书介绍说,他们种植绿植区,都是原来选矿区,先覆土改造土质,然后再进行绿植栽培。绿植栽培,既可以修复生态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效益。他指着栽种树苗的花池边沿所用的小青砖接着说,这些小青砖就是华垣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矿渣生产制作的。从源头掐掉了人们的财路,一家欢喜百家忧。这么多年,老百姓已经习惯了靠山吃山,突然封山,不是相当于让他们无路可走了吗?所以,花垣政府在整治矿洞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指明了转产致富新路子,他们一手抓环境综合整治,一手抓产业转型。
如果说封闭矿洞是从源头采取环境保护治理措施,那么对尾砂的废物再利用就是补救措施。同时也能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当地老百姓带来经济效益。
华垣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对尾砂加工利用的环保公司。公司修建在深山深处,高山坳里,四面环山,正大门前面是山路,路的上面是长满翠绿的松柏树的圆润的小山包,右边是两山之间的一个高高的豁口。一进大门,高大蓝色加工车间让我们显得特别矮小。车间里,巨型机器在运转,发出轰鸣的声音。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建于2022年5月,主要是尾矿矿渣废物利用。公司引进德国进口技术,经过碾碎、挤压等工艺,制造成建筑材料,如内外保温砖,轻质发泡砖,石漆板,岩棉板,陶瓷板等等,这些产品都具有装饰、保温、防火、防潮、抗压耐磨等性能,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们一行人边听负责人讲解,边参观展示栏里的样品。五颜六色的样品,的确美观,用手摸摸,有粗糙,细腻,光滑等各种面板。大家不禁感叹:这样的废物利用,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听完讲解,我往生产车间最里面走去,只见大型的机器下,不断有灰色泥浆流出,机器发出单调而有序的运转声音。后面的山上,一股清澈的细流沿着山壁向山下汩汩流淌。
每参观一个地方,我都会用照片记录形色之美,用摄像记录声音之美。在花垣县一周的参观采风,我们以走山为主,我注意到花垣山中,处处都有花开,处处都有鸟鸣,尤其是在参观湘西福阳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时,整改后的矿区已然成为一个小型花园,茶花正艳,山坡上油菜花、樱桃花春意盎然。最让我惊喜的是群鸟和鸣,此起彼伏,清脆悦耳,群鸟欢快的啼叫让花垣的天空更加清晰明亮。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籁之音吧。
肆 山之道
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山之道,曲而全。行笔到此处,我对花垣的山有了更深的认知。迂回曲折的不仅仅是山道,也是命运。而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山水与人文相辅相成。智慧的人,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把自己的生命个体融入时代的洪流中,把准方向,勇立潮头。麻兴刚这位“巴傩茗禅”黄金茶场的创始人,就是这样一位与时代共进,在大山里谱写人生新曲的花垣人。
上个世纪末,麻兴刚顺应时代的潮流,跟着广大村民走进大山,挖矿采矿选矿,兴办矿业公司,带领村民脱离贫穷走向富裕,利用大山走出大山,看外面精彩的大世界。随着矿洞开采,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损。二十一世纪初,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为了顺应时代,保护环境,修复生态,2018年5月,这位身价过亿的矿老板,重新回到村里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海拔886米高的民乐镇巴傩山开创黄金茶山基地。从大山里走出去再回来,这是需要勇气和胆识。对于高山,人是多么渺小,可是渺小的人能翻过大山,能改造大山。在这两省交界的地方,巴傩山位于湖南与贵州交界的梳子山脉中段,横亘在民乐镇麻拉村和梳子山村之间。高山阻隔,沟壑纵横,大山延绵。面对如此沉甸甸的大山,改造谈何容易。这里山体多石,一些地方土层较薄,土质粗硬,山地坡陡,况且自己已经步入花甲之年,无论怎样,不能犹豫,时间也经不起犹豫,说干就干才是花垣人的本色。
麻兴刚以“矿业转农业、黑色变绿色、老板带老乡”的乡村振兴新路子,集中流转土地开发高山茶园,把全部的精力聚集在了发展茶叶产业之上。在花垣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麻拉村和梳子山村两村联片开发定植黄金茶近3000亩。
我们来到了位于巴傩山麻拉村的黄金茶种植基地,麻兴刚去外地考察了,他的儿子和两个侄媳们接待了我们。茶园法人代表宋文姬,麻兴刚的侄媳,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不仅能够娴熟泡茶,讲解茶道,而且还能开着手动皮卡或越野车,在崎岖陡峭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自如。她们让我感受到神性与灵性在花垣这片雄浑的山脉中传承,深山厚土,养育花垣人勤劳朴实,智慧勇毅的性格。
如今,80后的宋文姬,继承了花垣的文化血脉,她要把上一辈对大山索取的绿色,还给大山。她紧紧围绕“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和延伸茶产业发展链条,不断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实现“从一片叶子,到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孕育一座茶山,造绿几座高山”的跨越发展。人与山同呼吸共命运,花垣之山以她仁爱的胸怀滋养着她的子民,而花垣人民也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修复着花垣生态,守护着花垣的青山绿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把渺小的“我”融入自然,从迂回曲折中找到自我,找到共生之路,这是山之道,也是人之道。
铭予昕,原名毛春香,郴州市苏园中学语文教师。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分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