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星闪烁|“猎人1号”的特战之路

来源:解放军生活·中国军号
图片
夕阳刚刚落下,天边还泛着暗黄色的光晕,此刻的深山密林出奇地安静。一场侦察对抗训练在暗夜中悄然打响,空降兵某旅“英雄侦察连”的侦察兵们正在此处执行任务。
一路潜伏渗透,侦察小队冒险爬上蓝军高塔。面对设下的层层包围圈,他们临危不惧,迅速传播情报,帮助己方战友精准出击、快速破“敌”。
经过数个小时的鏖战,突破多道封锁线后,最终他们隐蔽渗透至蓝军指挥所,小队长引导炮兵火力对其实施精准“摧毁”。这名小队长就是二级上士王肖明。
最舒服的日子永远是昨天
2018年2月27日,是王肖明永生难忘的一天。
当天,由于没有按时集合完毕,所有人必须在携带物资的情况下,扛着一个20余公斤的弹药箱,绕着长达8公里的营区冲刺。
拼尽全力狂奔的王肖明,最终还是倒在距离终点1公里的位置。训练结束后,教官要求包括王肖明在内的后几名队员沿着水泥地,低姿匍匐爬回去。
这种逼近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方式,仅仅是集训队适应期的一道“开胃菜”。“最舒服的日子永远是昨天”,这句“猎人”名言,激起了王肖明心底不服输的劲儿。
攀登滑降、特种射击、气象引导……为期3个月的集训中,队员们要完成百余项课目的训练与考核,其中大多数都是王肖明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侦察课目。他意识到,要想跟上训练节奏,就得利用每天仅有的6个小时休息时间来加练。他想:“再苦再累也就这3个月,我来这里就是想学更多的特战技能,在战场上发挥出特种兵的最大优势。”
最终,这个“零基础”的炮兵,以武装10公里奔袭第二名、特种射击第三名、个人综合成绩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成为一名真正的空军“猎人”。
图片
2018 年,王肖明(左)参加“空降尖兵”比武考核时,和战友一起记录侦察数据。
转型反恐精英
“猎人”集训结业后,王肖明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是立刻报名参加了侦察专业比武。凭借在“猎人”集训队苦练的本领,他先后在多个课目中取得优异成绩。
此时,“英雄侦察连”抛出的“橄榄枝”,彻底改变了他的军旅轨迹。“我愿意再拼一拼!”经过慎重考虑,王肖明如愿开启了他的特种兵生涯。
王肖明刚到连队不久,上级就下达任务,要求在半年时间内培养出一支可以胜任城市反恐作战职能的队伍。新的职能任务,对于这支英雄连队来说,如同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王肖明主动受领了任务,申请担任集训队教员,并通过了选拔,成为教学组最年轻的教员。
在参加实弹射击、直升机滑降等高风险课目时,王肖明总是率先给队员们做示范。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姿势动作,或者在大家提出异议时,他总是先独自加练,学懂弄通后,再耐心帮助其他战友。
出枪、收枪、瞄准、扣扳机……王肖明一遍又一遍练习着基础动作,手上起满了血泡。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反复训练,让这些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出枪瞄准击发的动作。
汗水永远不会被辜负。3天后的室内射击示范观摩中,王肖明稳稳地瞄准、扣扳机……随着阵阵枪响,一个个靶子应声落地,场下的队员无不竖起大拇指。
重返“魔鬼营”
每一次的选择都是王肖明军旅生涯的转折点。当空军“猎人”集训和国际军事比武相继展开,一边是走出国门、为国争光,一边是重返“炼狱”、超越自我,该如何选择?他激烈地思想斗争着。
要对自己狠一次,不搏一搏,身体就不会再给我选择的机会了!”当得知这期“猎人”集训更加侧重实战技能训练后,王肖明决定二次征战,并且这次的目标更加明确——要当“猎人1号”!
集训初期,王肖明通过选拔成为一名小队长,需带领6名队员完成任务。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刻苦训练的同时,还不忘督促小队成员们苦练专业技能。
猎人“魔鬼周”开训的当天午夜,刺耳的枪声突然在“猎人营地”响起,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暴徒”冲进帐篷……两名队员因负伤无法参加最后的实兵对抗。面对对方的火力覆盖,王肖明决定让剩余的3名队员吸引“敌”注意力,自己则绕至后方进行渗透。
时值10月,被暴雨浸润过的空气带来阵阵寒意。王肖明快速穿越布满荆棘的丛林,蹚过没腰深的河流,在“敌”后找到一块射击阵地。“砰、砰、砰!”几声枪响,彻底打乱“敌人”的阵脚。
最终,王肖明所在的小队以最短时间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堡垒,获得该课目第一名。结业时,王肖明也以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优秀空军猎人”称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猎人1号”!
(解放军生活·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