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直面创伤、告别抑郁,在精神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

《黑太阳:抑郁与忧郁》是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克里斯蒂娃从精神分析视角,对“抑郁”与“忧郁”所做的一系列探讨。书名“黑太阳”这个看似悖论、充满张力的意向,指代的是个体遭受抑郁折磨、被无法言说的痛苦吞噬的内心状态。在本书中,作者先进行“抑郁”与“忧郁”的理论阐述,再对四位创作者做详尽的个案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抑郁的根源在于主体丧失了某个他深爱的客体,且无法承受这样的丧失,因而无法完成对客体的哀悼。那么该如何化解哀伤、超越哀伤呢?作者认为,为痛苦命名、颂扬痛苦不失为一种方法。“崇高诞生于忧郁之中”,抑郁者可以通过文艺创作而克服主体性的精神危机,使主体重塑虚无,从而穿越忧郁、超越分离的痛苦。
作者先以德国画家荷尔拜因的画作、患有癫狂症的法国诗人奈瓦尔的诗作为例,尝试阐释文艺创作如何作为一种“暂时的救赎”帮助创作者战胜忧郁;随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杜拉斯的全部作品做了一个总括式的解读,指出长于描写痛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书写而直面创伤、告别抑郁,还分析了弥漫着死亡与痛苦的杜拉斯作品,如何以“笨拙的美学”和“非净化的文学”在精神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
图片
《黑太阳:抑郁与忧郁》,[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著,郭兰芳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抑郁抵抗者:精神分析
我所承受的创伤,比如情感或职业上的失败,比如影响我与亲友关系的痛苦或哀悼,往往会触发我的绝望。这些原因很容易被识别,一次背叛,一场致命的病痛,就像事故或残疾,突然将我从原本习以为常的正常人序列中剥离出来;或者这些事件发生在我们所珍视的人身上,带来了彻底的变化;又或者……谁知道呢?这些每天都在折磨我们的不幸事件无穷无尽。它们突然赋予我另一种生活。一种无法承受的生活,每天都充斥着痛苦,充斥着挥洒的抑或被吞咽的泪水,充斥着或焦灼或平淡或虚无的、无法与他人分享的绝望。生存失去了活力,随时可能滑向死亡,偶尔的激情不过是为了努力维持生命。死亡,无论是报复还是解脱,从此成为我所承受的煎熬的内在界限,成为生命不可能的意义。生命之于我是时时刻刻让我感觉无法承担的重负,除了那些我尽力面对灾难的时刻。我体验着鲜活的死亡,肉体伤痕累累,鲜血淋漓,如同行尸走肉,缓慢前行或停滞不前,时间被抹去或被放大,在痛苦中慢慢消失……
然而,导致我抑郁的事件的力量往往与突然将我吞没的情绪不成比例。更重要的是,我此时此刻所承受的幻想破灭虽然残酷,但细究之下,它似乎与我过往的创伤产生共鸣。这些过往的创伤我未曾哀悼。因此,此刻的沉沦,我能在过往中找到影子,它关乎某样我爱过的东西、某个我爱过的人的丧失、死亡和哀悼。这个不可或缺的存在的消失,不断地将我自身最重要的部分带走:我视之为一个伤口、一种剥夺,最后却发现,痛苦不过是我对那个背叛或抛弃我的人的怨恨或支配欲望的延迟体现。抑郁告诉我,我无法接受失去:或许我从来不曾学会为失去的东西寻找某种有效的补偿?结果,所有的失去都导致了我的存在的丧失,导致了存在自身的消失。抑郁者是愁苦而彻底的无神论者。
忧愁的快感、悲伤的沉醉构成了一种平庸的底色,当它们并非将沉迷于爱情之中的人唤醒的短暂清醒剂时,我们的理想或愉悦往往便从中脱离而出。我们都清楚,自己终将失去所爱,当我们在爱人身上发现自己曾经爱过又丢失已久的客体的影子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愈发觉得悲哀。
  作者:[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
文:[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编辑:蒋楚婷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