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坚守初心二十余载,结出增收“致富果”

走进肥城市新城街道王坊村,阵阵桃香扑鼻而来,低矮粗壮的桃树上,个个油桃鲜亮红润、缀满枝头,在桃叶的映衬下鲜艳饱满。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批发商过秤、计数、装车……一派热闹繁忙的丰收景象。
图片
“现在油桃已进入采摘期,我离着也近,早上五六点来摘桃,每天帮忙五六个小时,挣点额外收入的同时,不耽误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正在采摘油桃的王坊村居民石向荣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王坊村目前共有设施油桃大棚135个,面积320余亩,是新城街道油桃种植较早的村,已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回想20多年前,群众对发展果树经济作物认识不到位,对于调整种植结构大都不理解,不支持。做群众工作,最好的办法是干部带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石振利先行一步,和几个党员行动起来带头建了大棚。春天栽树,秋季建棚,12月底扣棚,忙忙碌碌4个月,到了翌年5月份卖完挣到了钱,收回了建设成本,群众见到效益不错,才陆陆续续发展起来。
1998年开始种植时,仅有千年红、早红珠、大红星等品种,栽培技术采用“开心型”“一边倒”树形。2012年村党支部领办振利油桃专业合作社,2013年开始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建立山东农业大学设施果树教学示范基地,引进了鲁油2号、未来1号、中油4号等品种。栽培技术上更新为山东农业大学发明的“一根棍”管理生产配套技术。
2017年注册“王坊油桃”商标,2020年获评泰安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了BCS有机农产品认证。近年来,不断推广“水肥一体化”“大棚遥控卷帘”“大棚自动温控”等技术,运用网红直播带货、电商微商推广销售等,借力网络拓宽销售渠道、提升知名度,通过“快乐大采摘”等亲子体验活动提升趣味性、参与感。“线上+线下”共同助力,使得油桃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
油桃成熟快,采摘期很短,一般半个月内要摘完。今年天气较好,口感也更加脆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天都会有批发商前来收桃,因为品质好,基本上每天都供不应求。
图片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果农”运营模式,大家聚在一起,一起探讨学习油桃种苗的品种更新替代,一起考虑拓宽技术管理、农产品销售销路,抱团发展。采取利益分配模式,本着互惠互利和多赢的原则,保证每个社员都能从抱团成功后的总体利益中获得相应的个体利益,这样保证社员愿意加入合作社,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不断探索,全面整合农村土地、人力、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集约利用、规模经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社员、批发商多方共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合作社2018年获得中国设施桃产业发展论坛暨“果庄杯”全国设施桃大赛优秀奖,2019年“王坊牌”油桃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评为“齐鲁放心果品”品牌,2020年获得泰安市林业局“泰安市经济林示范园”,2021年获得山东省信用评级“五A级金牌合作社”,2022年8月CCTV17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报道王坊村,2023年5月山东省设施油桃高质量发展论坛与会人员实地观摩王坊村设施油桃基地,在优质设施油桃品评会上获得金奖。累累奖项及荣誉的获得,是王坊油桃实力与品质的证明。
依托跨村联建契机,与井楼、沙沟、太平、四合、苏庄、程庄共计7个村抱团发展,放大设施农业、城郊农业优势,同时,整合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让所有集体、村民都参与其中,实现双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王坊村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使油桃的知名度变得越来越高,真正成为了村内的‘致富果’,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新城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部长杜立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周圆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