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祖学:春雷惊处、资源崛起,看好未来铜价表现

财联社5月21日讯,伴随国内经济复苏,海外降息预期重燃,铜价的波动再次成为市场焦点。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铜的价格走势不仅影响着制造业的成本,也被视为经济活力的晴雨表。
上周,美国期铜逼空行情仍在持续上演: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期铜价格飙升,一度创历史新高,主力7月合约上周五收盘价格达每吨1.12万美元大关,单周涨超9%。
在铜价上演“逼空式”行情之际,财联社直播间火线直连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邱祖学,一起探究本次铜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并展望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春雷惊处,资源崛起”,看好铜未来几个月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表现
邱祖学表示,影响铜价的因素主要包括供需关系和宏观货币政策两个方面。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全球资源新开发减少,老矿山开采高峰过去后,新增资源减少,库存逐渐消耗;从需求端来看,电力和空调、冰箱等行业对铜的需求强劲。
“我看好铜的未来走势,因为无论是从供需关系还是宏观货币政策角度来看,都有强劲的支持。”邱祖学说。
邱祖学指出,本次铜价上涨的触发因素可以追溯到去年12月左右,当时海外大型铜矿山出现了明显的减产或停产现象,如第一量子在巴拿马的铜矿关停,英美资源大幅削减资本开支导致的2024年产量指引下降20万吨,同时还有多个中小矿山因资源枯竭或问题而产量不及预期,使得2024年的供给增速由五个点下降到两个点左右,导致整个铜金矿供需格局紧张,粗炼费(TC)价格大幅下降至负值,进而引发铜价启动上涨。
不能按旧模式去思考铜投资
邱祖学表示,本轮铜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原因在于供给侧周期特征的变化。随着供给增量越来越有限,商品供给曲线变得陡峭,供给对于价格的弹性不足,边际需求成为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
针对“传统经济增速下滑拖累铜需求”的忧虑,邱祖学指出,在供给曲线陡峭的过程当中,铜价对房地产为代表的总量经济不再敏感,而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所带来的需求增量可能对铜价的冲击更为明显。同时,新兴区域经济体如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崛起,都对大宗商品供需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推动了铜价的上涨。
“如果仅仅通过经济感受度好还是不好来去判断商品的需求,或者商品的价格趋势,那就容易出现很大的偏差。”邱祖学说。
图片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金属行业首席分析师邱祖学
铜现货已经处于相对供给紧张的状态
邱祖学表示,根据民生证券金属团队的年度策略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之前铜的供给增量很难看到。由于铜矿资本性开支的周期较长,一般在5到7年左右,短期内很难看到供给大幅增加的情况。而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地产政策支持以及海外新兴经济体崛起带来的增量,以及新能源和新兴领域的稳定增长和电网建设加码,未来几年铜的供需平衡表将趋于偏紧。
“从现在来看,虽然还未达到铜的严重短缺状态,但铜矿紧缺程度已经反映得很明显,趋势也已经确定,铜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邱祖学说。
上游矿产端分得铜价上涨的最大一块蛋糕
上游铜矿价格变动传导至中游冶炼企业和下游加工企业时,大头利润往往被上游矿产端拿走,导致冶炼企业和部分下游企业的利润可能面临压缩。邱祖学指出,在铜产业链的中游冶炼环节,企业盈利主要来自于冶炼费(TCRC)减去加工成本。虽然加工费会因谈判情况而有差异,但整体上其盈利与铜价并没有直接关系。
对于“以铝代铜”等问题方面,邱祖学表示,从长期看,企业会考虑成本因素进行经济性价比评估后再做决策。目前,由于大商品替代的时间周期较长,且供应链相对稳定,短期内替代难度较大,但在五年以上周期维度内,替代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考察。
邱祖学进一步表示,由于铜具有优秀的导电性能和能源传导功能,因此在AI、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中,铜的需求潜力是无限的。可以说,铜在人类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历史使用量使其成为不可或缺的金属之一。
供给受约束的其他金属也有望跟随上涨
邱祖学指出,这轮资源板块的节奏确实存在细微差异,比如黄金率先上涨并带动铜、白银跟涨,而白银近期又出现异军突起的情况。因此,在资源板块中,不同品种会有不同的涨势节奏。投资者在关注有色板块时,应侧重于受供给约束、受益于经济复苏和全球化定价等因素的品种,如铜、电解铝等。
海外降息方面,邱祖学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对铜价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态度是否变化,而非具体降息时间点。只要美联储确定降息的方向不变,就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产生太大影响,因为商品的基本面因素如供需关系更为重要。
商品价格的反身性或是未来潜在风险
邱祖学表示,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但同时价格也在决定着商品的供需,这就是价格的反身性。
“对铜也好,或者对其他商品也好,投资者需要去关注价格的上涨会不会对下游需求形成一定的抑制效应。”邱祖学说。
邱祖学指出,投资者同样需要关注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不会刺激更多的资源开发,这将对整个行业的供需平衡表会产生影响。现在的供需平衡表只反映当下我们可预期的时间范围内的供给和需求,但实际上其实随着时间推移,随着价格的上涨,原本的供需平衡表可能需要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