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博物馆流淌着北魏正统血脉

早上海志愿者
参观大同博物馆,几件惊艳的镇馆之宝,让人印象深刻。
图片
图片
进入博物馆内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北魏贵胄出行图》,这幅壁画高约15.5米,宽约50米,该壁画以大同沙岭村北魏壁画墓中'出行图'为蓝本创作而成。作为全国室内单体壁画面积中最大的一幅,整幅壁画人物众多。出行队伍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大同博物馆流淌着北魏正统血脉!在大同博物馆的几件让世人惊艳的镇馆之宝中,均出自北魏:
图片
漆画屏风、石雕棺床、陶俑阵、玻璃器皿。
如果文物会说话,那这几件国宝一定充满浓浓的北魏味儿!
图片
该屏风是北魏书法、绘画和石雕的艺术珍品,到现在依然还保持着1500多年前的样貌,色彩艳丽,绘画和雕刻栩栩如生,十分震撼。
这件来自北魏王朝的礼物甫一现世,便惊艳世人,成为大同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并位列《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司马金龙墓石棺床:
石棺床构思巧妙,雕工精湛,代表了北魏雕刻艺术的杰出成就,是大同博物馆的第二件镇馆之宝。司马金龙墓石棺床长241厘米,宽133厘米,高51厘米,1965年大同市石家寨北魏太和八年(484)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浅灰色细砂岩质。
图片
图片
司马金龙墓釉陶俑阵
“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中的“陶俑阵”,其数量之庞大,在同时期的墓葬中极为罕见,是国内北魏时期阵容最大的俑阵。
俑阵总数超过360件,大同市博物馆经过修复整理,挑选相对完好的陶俑238个,还原出了当时的盛况,效果如同微缩版的兵马俑。
图片
北魏的玻璃器
来自于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穿越千年的蓝色依旧令人惊艳,被称为北魏蓝。
这些玻璃器皿包括玻璃小瓶、玻璃碗、玻璃壶,虽有残缺,但玻璃的蓝色依然亮眼夺目,表面有彩虹的色彩,呈现出梦幻的蓝色,美丽动人。
图片
图片
唐代以后,民间信仰呈现多样化,大同既有佛寺道观,又有清真寺院,但仍以佛教为盛。辽金西京是当时的佛教中心之一,僧众云集,佛寺林立,保留至今者如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禅房寺,灵丘觉山寺,浑源圆觉寺,应县佛宫寺、净土寺,朔州崇福寺等;云冈石窟也迎来再度兴盛,有十寺之建。金元时期,道教兴盛,宫观众多。金末,道教大师丘处机西游中亚后,曾在此停留弘教。元朝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诸教俱兴。忽必烈时,诸方僧众四万余汇聚西京普恩寺(今善化寺),作资戒会七日七夜,堪称西京盛事。
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壁画前一组铁铸雕塑,取材于北魏宋绍祖墓出土的牛拉鐅甲车。
图片
元 铜仕女像
图片
代王府琉璃题额
图片
图片
图片
战国,络绳蟠螭纹铜壶:
直口圆唇,粗颈溜肩,腹微鼓,高圈足,肩部雕铺首衔环一对,壶身饰方格网状绳索纹和蟠螭纹,具有典型的北方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