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看懂范闲受贿为一箭三雕,才明白赖御史和林相非死不可

“跪宫门,摘乌纱?这是谏朕昏庸,那朕就昏庸一次给他们看看。传朕旨意,都察院御史攀污朝臣,妄干院务,荒废政事,不思悔改,邀名妄行,着廷杖三十!”
廷杖三十,那些御史不死,也要丢半条性命了。
都察院的御史被打的肉骨分离,鲜血淋漓,这事情自然成了最近京都里最轰动的新闻。
图片
范闲用一筐云梦鱼,直接端了检蔬司的老窝,还让太子和二皇子双双受挫。
这招真绝!
范闲以身入局,“钓鱼执法”,戴公公只是“鱼饵”,他真正要钓的是“大鱼”。
御史赖名成中了“圈套”,成了范闲的一把刀,这是范闲计划中的一环。
林相指使太子门下吆喝助阵,又帮了范闲一把,看来林若甫是真的认准了这个女婿。
范闲舌战御史,“雪球”越滚越大,背后牵连出朝中太多势力,赖御史和林相上了这条“船”,他们的死亡结局也已经注定。
只可惜,他们到死都不知范闲的心思有多深沉,根本不知他到底在算计着什么?
图片
一、范闲故意受贿,是为一箭三雕
范闲当众收下戴公公的3千两银票后,解除了对检蔬司的封禁,又故意把自己受贿的消息传出去,好让都察院弹劾他。
二皇子真当自己是个“吃瓜群众”,没拿这事参范闲一本,还在御前观战,打算用抱月楼的事来“火上浇油”。
万万没想到,不但二皇子李承泽被范闲耍了,太子李承乾也无意中受到了牵连。
范闲收受贿赂此招,是为一箭三雕:
图片
一为清肃风气,整顿贪污受贿。
范闲心怀大义,滕梓荆和老金头的无辜惨死,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这天下有多么不公。
百姓生命如草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范闲立誓要杀出一条血路,让世人看看公道长什么样子。
底层菜农为了生存,被迫卖儿鬻女,检蔬司却成了朝廷命官的腐败之地。
云梦鱼是南方稀有的鱼种,保鲜用的是极北之地的冰块,运输到庆国需要兵部的八百里加急。
耗费如此的人力、兵力、财力,这可不只是一种吃食、几筐鱼这么简单。
这是一种牟取暴利、害国害民的勾当,检蔬司和兵部把鱼送给官员,官员再高价卖给检蔬司,最后再一起分成。
图片
要想查清楚这件事,首先就得对戴公公下手,毕竟他是检蔬司的直接负责人,大大小小的账目都经由他手。
为了搜集现成的证据,范闲封禁检蔬司,逼戴公公出来。
因为戴公公背后的主子是二皇子的母亲淑贵妃,所以当戴公公看到二皇子也在现场时,并没有太多防备。
戴公公中了范闲的计,当众给了范闲3千两银票,并记了账。
先把这事撕个口子,有了戴公公行贿的物证,账本上的笔迹也跟戴公公对上了,才能开展下一步,利用都察院,揪出背后的黑恶势力。
图片
二为拉二皇子下台,迷惑太子。
范闲当初在北齐时,就揭开了二皇子和长公主的秘密,卖国、走私,私养兵马、培植势力。
假死脱身后,范闲当着庆帝和皇子的面摊牌,以为陛下会做些什么,没想到庆帝大发雷霆,当场就气走了。
毕竟二皇子是庆帝的儿子,范闲又没有证据,唯一的人证沈重也死了,所以庆帝不会现在就去调查二皇子。
即便范闲知道自己是庆帝的私生子,即便庆帝是真的偏爱范闲,范闲也不可能靠个人力量击垮二皇子。
图片
若不是庆帝把对叶轻眉的愧疚转移在了范闲身上,若是没有范建和陈萍萍等人的保护,范闲早就死几百回了。
范闲没有官场勾心斗角的经验,经过这一事,他学会了走一步看十步,借力打力,赖名成就是他的一把刀。
范闲受贿那日,故意把二皇子叫来看戏,其实是为了利用他,利用他充当了自己无罪的证人。
若是有人非说范闲受贿了,那么相当于诬蔑了二皇子,因为现场“证人”都没有举报范闲。
二皇子若是举报了范闲,那么他自己的清白也说不清了。
二皇子没有举报范闲受贿,则从反面证明了范闲是清白的。
图片
范闲故意把自己受贿的事传到都察院,还写字骂他们,就是为了激怒御史们弹劾他。
这一次,范闲不再亲自向庆帝揭露腐败,而是借由都察院把事闹大,让满朝文武皆知,庆帝就是有心包庇也不成。
范闲不自辩,因为奸臣当道,他何罪之有?
范闲也不直接点出他口中的奸臣是谁,且让义愤填膺的赖御史主动“接单”。
范闲胸有成竹,因为鉴查院已经搜集好了罪证,就等赖御史接手去调查。
那些名单大都是二皇子的门下,只要都察院严查到底,二皇子这次就真的危险了。
图片
太子坐观龙虎斗,故意装傻装糊涂,自以为是“藏拙”,认为装傻才是真的聪明。
太子把二皇子当作了最大的仇人和竞争对手,看到范闲与二皇子反目成仇,便暂时把敌人的敌人当作了盟友。
其实范闲才是真正的“坐收渔翁之利”,他从北齐回来后就一直在利用太子,并误导太子轻视自己这个敌人。
太子之前和长公主做的那些恶事,范闲不会不知道,范闲恨二皇子,更恨太子和长公主。
只是目前最紧要的是先把二皇子拉下马,这颗蛀虫目前的危害要比太子更大,除了他,也算是为滕梓荆报仇了。
图片
三为挖掘人才,培植自己的势力。
范建想让范闲接管内库,陈萍萍想让范闲继承鉴查院,他们都在为范闲铺路。
其实不管是内库,还是鉴查院,都是在为庆帝效命,所以庆帝不会去争论这个问题。
庆帝重视范闲,不只是因为叶轻眉和范闲的才华,他还想利用范闲牵制几个皇子。
范闲在京都这么久,也看透了这三个男人,只有范建是真心为自己,另外两个对自己的好都是利用。
图片
范闲的身份,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被公开,他无法光明正大地成为皇子,他也不想称王称帝,他只想看到众生平等,看到世间有公道。
范闲的身份,也注定他不能做一个普通的臣子,太子和二皇子都想拉拢他,而他清醒地不站队,哪一队都不站。
哪怕是对他宠爱有加的皇帝陛下,范闲也不能轻易相信,所以范闲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心腹,自成一派。
图片
范闲的势力已经在逐步扩张了,外有北齐皇室结盟,郭保坤成了他的人,成为北齐谍报网的新头目,京都暂时还没人知道这些事。
内有王启年和邓子越做他的左膀右臂,言冰云日后也将忠诚他,春闱过后他还将拥有自己的门生。
至于都察院的御史,尤其是赖御史,虽然百官齐呼“天降御史”是林相的安排,但赖名成也确实担得起。
赖御史心中遵循的只有法律的公平公正,与阶级地位的高低无关,就算是皇子,法也不能向不法让步。
别看范闲表面上跟赖御史言辞激烈、毫不相让,其实经过这一事,范闲心里对他十分敬佩,可以拉拢合作。
图片
二、赖御史和林相为何非死不可
谁能想到,年纪轻轻的小范大人,不但文武双全,文能七步成诗、酒后作诗百首,武能杀死北齐八品高手程巨树。
还有着多重身份,明面上是太常寺协律郎、鉴查院提司、春闱会试居中郎,尚书之子、宰相女婿、郡主驸马、内库接管者。
这些能力、职位和身份,已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了。
所有人皆以为皇帝陛下对范闲青睐有加,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华。
殊不知,他那皇子的真实身份,才是庆帝明里暗里护着他的真正原因。
除去这些庆帝给予的身份特权,更重要的是,范闲本身就是个能人,论起心思和手段,另外4个皇子,没一个是他的对手。
图片
但也正是因为庆帝的存在,范闲就算再厉害,也无法伤及其他几个皇子。
天威难测,圣心如渊,庆帝才是范闲改变世道最大的阻碍。
皇子内斗,是皇帝最不想看到的;分权制衡,众皇子皆为己所用,才是庆帝最想要的结果。
不管太子和二皇子做了多少恶事,只要不弑君夺位,庆帝永远都不会允许其他人伤害到他们。
因为伤害的不只是皇子,更是皇家颜面,是庆帝的颜面。
图片
林相的这句话,彻底得罪了庆帝:
“我大庆法度森严,刑部大理寺乃至府衙,各掌其职,就算臣子枉法,也该按律彻查,哪有将罪证递到陛下眼前的道理呀?”
“陛下乃万乘之君,没什么看不得,只是臣领六部,有为陛下分忧之责,若烦劳陛下,长此以往,只怕六部懈怠”,法令不彰。”
林若甫话中有话,他的意思是,庆帝不对二皇子下手,那么就由他来动手。
庆帝也看出了是林相在朝堂上帮助范闲,帮范闲对付太子和二皇子,庆帝已经心生不满了,林相危矣!
图片
林若甫也知道自己会面临怎样的结局,所以他嘱咐范闲趁早跟林婉儿完婚,趁他还活着。
因为林若甫已经失去了小儿子林珙,大儿子大宝不是正常人,试探过范闲后,便把所有的信任和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所以林若甫宁愿冒着被庆帝记恨的危险,也要在朝堂上帮一帮女婿,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帮林家,只要范闲不倒,林家就有指望,大宝就有依靠。
林若甫私下指使太子的门生,就等于明着跟太子树敌了,跟皇子作对,拉帮结派,庆帝自然不会放过他。
图片
赖名成也一样,过刚易折,弹劾奸臣,涉及到朝中六部和皇子,直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就差直接点名皇帝是昏君了!
庆国,是百姓的,虽说公道在人心,但这天下,其实还是皇帝的,对错和生死,不过是他的张口一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