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持之以恒探究的境界

图片
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德州市广播电视台主播亚男,今天和您分享的是赵德发的散文《持之以恒探究的境界》(节选)。 
人类历史,苍茫浩瀚,也引发了一些作家的好奇心。他们从史书中钩沉,以深刻的历史观作灵魂,以淘得的资料作骨肉,辅之以想象,建构起一部部作品。作家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好奇心更是旺盛。人际关系拉拉扯扯,理不清也想理;大事小事屡屡发生,总想知晓来龙去脉。时代脉搏,现今有何变化;生活方式,怎样日新月异,都需要深入了解。尤其是,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如火如荼,智能时代轰然来临,人们都在怎样想、怎样做,地球上人类这个物种何去何从,实在是作家们应该密切关注的。时代大潮需要从高处俯瞰,还应该深入泡沫之下把握本质的东西。如此这般,才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为时代留下一份文学记录。
图片
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奇心是创作的一份原动力,是作家们一杯不可或缺的醒神咖啡。
人类中的大多数成员,年事稍高,好奇心就会减少,觉得很多事不必费心劳神去琢磨。但是作家不应该这样。即使活到老迈之年,可能眼神不好,腿脚不灵,还是要葆有好奇心,否则创作生命就会受损,乃至提前终止。
图片
这不是说,失去了好奇心就不能成为作家。有一些才情极高的人只沉湎于昔日时光,书写过往的悠悠岁月,也会出大作甚至杰作。因为他已经凭借丰富的经历、睿智的目光,将社会与人生观察透彻,以生花妙笔将平凡事物写得生动传神。但有些作者资质平平,却懒得学习和观察,不关心世界进展,不了解社会现状,对世道人心的把握停留在浅显层面,将常识当新见,把老故事当新段子讲,自己津津乐道,读者却觉得味同嚼蜡。
图片
这时,好奇心便是一味良药。应该把童年时就有的好奇心唤醒,对这个世界保持水乳交融的热情。谁说太阳底下无新事?看啊,每天每天,万物在生长,生活在继续,社会在前进,地球在转动。只要葆有一颗好奇心,持之以恒地探究下去,创作就有很大可能保持年轻态,达到古人讲的一个境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来源: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