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漆扇”火爆全网,打卡非遗成新社交方式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田甜 通讯员 吴湘柳
一缸水、按自己喜爱调制的漆料、扇面在水中缓缓搅动,色彩跃然而上,这是独属于漆扇的美。随着国潮热度持续升高,“非遗漆扇”在各视频平台上刷屏爆火的同时,线下体验店应运而生,街边支起的“漆扇”体验小摊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图片
(社交平台上,年轻人自发打卡宣传非遗漆扇。)
家住湖南衡阳的茜茜(化名),经营着一家非遗体验项目门店,近段时间,前来小店打卡体验漆扇制作的顾客猛增。“非遗漆扇”为何爆火?5月21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流云变幻的中式美学最是迷人
“今年4月底,我们店才上架‘非遗漆扇’这项体验项目。”今年27岁的茜茜,是湖南衡阳故香居非遗手作馆的合伙人之一。手作馆内所有体验项目都紧紧围绕着“非遗文化”,店内除了“非遗漆扇”还有“非遗制香”“非遗扎染”“宋式点茶”等体验项目。
图片
(茜茜制作的漆扇成品。受访者供图)
2018年,茜茜正作为一名英文导游带着外国旅游团前往云南大理,第一次接触到扎染,对这一非遗技艺留下深刻印象,开始关注身边的非遗传统文化。越是接触,越发察觉到其中的魅力。2024年3月初,茜茜与朋友合作开起非遗手作馆。
“意识到漆扇的火爆,我们赶紧在店内上架了这个体验项目。”茜茜坦言,漆扇的制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我们在尝试的过程中,废了好多把扇子。”一把漆扇的完成,漆料的勾调与配比、颜料深浅的选择,扇子下水的方式和扇形的选择都会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
扇子下水的方式分为直线下水和螺旋式下水,前者的扇面偏素雅,后者扇面颜色层次更加丰富,而扇形的选择上有蒲扇、芭蕉扇、海棠扇、皇冠扇、团扇等。漆扇与扎染一样,一模一样的色彩配比,同样的制作方式,也无法获得两件完全相同的作品,“每把漆扇独一无二的特性,以及其流云变幻的中式美学,最是迷人。”
“一到周末,需要提前预订才能体验漆扇制作。”漆扇的火热也带动了店内其他非遗体验项目,越来越多人爱上非遗文化,茜茜心中满是成就感。
打卡非遗成年轻人新型社交方式
不仅是线下体验门店火热,线上关于漆扇的讨论也居高不下。记者检索各大社交平台发现,“非遗漆扇”“漆染”有数十万条相关词条的图文和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也关联了“泉州簪花”“扎染”“油纸伞”等相关非遗技艺推荐。国潮盛行的当下,“漆扇”的走红有迹可循,非遗文化慢慢融入大众生活。
图片
(茜茜身着非遗扎染的长裙。受访者供图)
“非遗技艺不是孤芳自赏,体验了漆扇之后,我发现很多非遗技艺都很有意思。”23岁的蒋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体验式打卡,让她真正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随着对非遗文化的重视,线上线下各种非遗技艺的宣传与推广,线下打卡体验各种非遗项目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打卡非遗逐渐成为“潮流”和新型的社交方式。不仅是同城好友相约一起线下体验,不少年轻人开始组团前往非遗文化发源地旅行打卡。
“很多人自发推广非遗,大家都觉得很潮。”茜茜坦言,经营非遗手作店的初衷并不是赚很多钱,只想给大家提供一个空间了解非遗,感受非遗。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9月将在衡阳举行,届时将有八方宾客涌向衡阳,茜茜正在酝酿一场线下活动,带着漆扇参与其中。“去年参加了在郴州举办的旅发大会,今年遇上家乡做东,更要积极参与。”茜茜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