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范闲没有实证,为何要冒着惹怒皇帝风险,告发二皇子?

范闲虽知道长公主与二皇子勾结北齐,利用内库谋利,可他手里并没有实质证据,却仍是冒着触怒皇帝风险,当众说出此事,并求皇上彻查。
此举不仅惹得皇上勃然大怒,还被当众扔了提司腰牌。
有人说范闲是恃宠而骄,也有人说他太冲动,然而看懂他背后的用意,就明白他为何会这么做了。
图片
1、试探庆帝的底线
范闲想通过这件事,试探庆帝的底线。
一方面他想知道当皇子犯法时,皇帝是否会为百姓出头,为百姓做主;另一方面也有他对亲情的试探。
在得知自己身世的真相后,范闲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图片
图片
两人第一次见面,范闲就被应允“不想,就不跪”;出使北齐前,父子二人最后见面,皇帝真情流露,再三叮嘱他要“活着回来”。
就连惩罚打板子,也只是做做样子,更别说平日里,对他的一再包容了。
图片
这份亲切和纵容,让范闲生出几分孺慕之情,对“父亲”这个角色抱有一丝期望。他想看看,同样是儿子,在父亲心里会更偏向于谁。
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
图片
庆帝当众的质问,碾碎了范闲的尊严,重塑了范闲的想法,逼着他认清了自己只是鉴查院提司的身份。将上位者和下位者之间的鸿沟展现得淋漓尽致,毫无一丝亲情……
同时也让范闲意识到,庆帝最在意的是皇室权威,最宠爱的是二皇子。
图片
失望、委屈、难过萦绕着范闲,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出宫,就气呼呼地跑去擦拭母亲留下的石碑,还说出了那句:“他什么身份,我什么身份,陛下护着自己儿子,应该的。”
二皇子是他的儿子,而自己……只是臣子。
图片
2、范闲需要一个“直臣”、“忠臣”形象
庆帝希望范闲可以像陈萍萍一样,做一个孤臣,做一条忠于皇权的“刀”,宠信是帝王的手段,磨炼、敲打亦是手段。
范闲需要演好一个“直臣”、“忠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皇帝放心,于是他把一切事情摆到台面上,直接谏言。
图片
3、皇帝的步步紧逼,让范闲不得不说
范闲简单回应在北齐的见闻,又说了神庙之事后,庆帝故意问他“还有别的事吗?”他就是想让范闲说出二皇子与长公主之事,让范闲别无选择。
若范闲不说,便是隐瞒欺君,可等他说完,又重重敲打一番,这份敲打不只是范闲,还有众位皇子。
也在这一刻,范闲彻底清醒,在那个人眼中,所有人都只是枚“棋子”。
图片
范闲以前很少跪,可从北齐归来后,见到庆帝他一直在跪。他跪的不只是帝王,还有他心中的父子亲情,直到这场“血淋淋”的家宴……
那天,范闲记住了庆帝说的话,也记住了自己的身份,更确定了自己要做的事和要走的路。
图片
很庆幸范闲身边有真正在意他、爱他的家人,虽没有血缘,却是将他放在心上,一点点治愈着这个缺爱的少年。
【本文为林忆影娱小八卦原创,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分享,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