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者欧洲漫记

维也纳(一)
计划了一个月,我专程从纽约赶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听安天旭,激情四射,美梦成真。
4月28日,春光明媚,鲜花烂漫,曾获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第四名和“勇气与控制力”特别奖的中国杰出青年钢琴家安天旭和指挥家佐渡裕(小泽征尔得意门生)以及奥地利音乐家管弦乐团在著名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图片
座无虚席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这部钢琴协奏曲完成于1881年7月(作曲家48岁),同年11月9日在布达佩斯音乐厅举行首演,由勃拉姆斯本人担任钢琴主奏。演奏家们把勃拉姆斯《第二》、普罗科菲耶夫《第二》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并列为“世界三大最难钢琴协奏曲——拉大象上山!”
维也纳的资深音乐观众感受到了中国轻钢琴家卓尔不群的沉稳与深邃艺术积淀,因黑白琴键流泻出的华丽古典而怦然共鸣,掌声如雷,震撼心扉!安天旭返场演奏李斯特的《泉水边》,再次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图片
安天旭向观众致意
首演圆满结束后,奥地利第三大交响乐团总裁、阿姆斯特朗音乐公司总裁和安天旭热烈拥抱祝贺。我为这位刚满25岁的中国天才钢琴家自豪——他在与伟大的勃拉姆斯对话。
第二天,与维也纳知名古典音乐评论家常晖女士一起祭拜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墓地。
伟大的马勒,简洁的墓碑!
图片
马勒的墓碑
常晖在马勒墓前吟唱马勒《第三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女低音的诗歌,歌词出自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中那首著名的《哦,人类!》(O, Mensch!),可谓尼采的一次灵魂绝唱:
哦,人类!留心!
子夜时分,什么在呼唤?
我曾睡着、睡着——
却在沉睡中惊醒,
世界多么渊深,
渊深得令白日不解……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令人爱恨交加的名媛——马勒妻子阿尔玛的墓碑前,我脑海响起了马勒著名的第五交响曲的慢板乐章。我曾在1999年即安天旭刚出生的那一年,独自去威尼斯丽都酒店寻找马勒与托马斯·曼,《威尼斯之死》这部影片的配乐唤醒了世人对马勒的崇敬与热情!
继续赶往朝圣音乐大师们的长眠之地——维也纳中央公墓。莫扎特纪念雕像、贝多芬墓地、勃拉姆斯墓地(遗嘱要求葬在贝多芬身边)、舒伯特墓地(遗嘱要求葬在贝多芬身边)、和约翰·斯特劳斯墓地。大师们的不朽作品,照亮了充满战争与悲伤的世界,为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位于维也纳19区的贝多芬故居博物馆,连着贝多芬森林小道、森林大师雕像和贝多芬生前喜欢光顾的酒吧。我们在酒吧点了当地名菜“红烩牛脸”与贝多芬喜欢喝的红葡萄酒。最近《纽约时报》纪念《欢乐颂》上演200周年文章称:贝多芬重病死因之一是音乐家喝了大量的劣质廉价葡萄酒,造成音乐家重度铅中毒。
故居博物馆收藏了“乐圣”在此居住期间创作的第四交响乐手稿及令人心碎的著名“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手稿。
图片
“海利根斯塔特遗嘱”手稿
贝多芬写给弟弟的遗嘱表达对耳聋的绝望,“啊!唯有艺术能够拯救我”,而“扼住命运的喉咙”第五交响曲《命运》正是在此时完成。
贝多芬57岁辞世时的面膜令人心碎。我想起他的名言:“音乐,让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晚上,维也纳金色大厅,安天旭再次登场,他与奥地利音乐家交响乐团的精湛演奏感动了大批古典音乐迷。音乐评论家常晖深情写道:安天旭,这位毕业于Curtis的年轻钢琴家,很少在欧洲抛头露面。昨晚听他弹勃拉姆斯第二钢协,强烈感觉他指间有Arrau(阿劳)的深长意味。之后与他畅叙,果不其然:他崇敬阿劳。激情和炫技不是音乐人的最终目的,25岁的安天旭,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我感动于他演绎勃二的第三乐章,恬美而不失力度,通透而富有层次。谦卑的安天旭,是有定力的。他的演奏,不乏美国学校打造的风格,但他的音乐表达,却拥有德奥派的深沉。有些东西,是骨子里带来的。祝福他,看好他,希望他拥有欧洲古典乐坛的一片星空!
演出结束后,维也纳的朋友们从金色大厅出门手挽着手,一路谈笑风生,经过贝多芬的巨大雕像与舒伯特上过的中学,又经过闻名遐迩的维也纳音乐与艺术表演大学,兴致勃勃来吃德国传统风味“野餐”。脆香慕尼黑猪肘、马肉香肠夹热烘焙面包配西瓜橘汁……我们的青年钢琴家和小提琴演奏家居然都是饿着肚子参加了演出!
布拉格
布拉格高堡名人墓,埋葬着这个国家的灵魂——捷克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1841—1904)曾被父亲要求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屠夫,但他冲破阻挠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25岁进入布拉格歌剧院管弦乐队,当时的乐队指挥正是斯美塔那。1892年,功成名就的德沃夏克远赴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后来又担任大都会歌剧院艺术总监——我经常在歌剧院长廊他的肖像前驻足深思——在纽约,德沃夏克创作了世界上最美的交响乐之一——《第九交响曲》,每当听到第二乐章《恋故乡》,以及他杰出歌剧《水仙女》中的咏叹调《月亮颂》时,常令我感动不已,热泪盈眶。
图片
德沃夏克墓地
我们又来到斯美塔那长眠之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被捷克人视为第二国歌。这是我和捷克作家协会会长老木第二次来祭拜斯美塔那,巧合的是与五年前一样,傍晚五点整,千年古教堂敲响了钟声——正是《沃尔塔瓦河》的主旋律,震撼着静谧的墓园和我们的心扉!
在德沃夏克博物馆,这里展示大师用过的钢琴,其重要信件与音乐创作原稿。
1877年,36岁的德沃夏克开始崭露头角,其作品引起了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注意,勃拉姆斯成就了德沃夏克的决定性突破——他通过自己的出版商Fritz Simrock出版了德沃夏克的二重唱合集《摩拉维亚之声》,让德沃夏克名声大振。伟大的伯乐勃拉姆斯!
德沃夏克从肉铺屠夫的儿子一路走来,不折不挠,最终成长为捷克最伟大的音乐家。他的第九交响曲,已经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起送入太空,彰显人类的最高音乐成就与道德理念。
图片
作者在德沃夏克用过的钢琴旁
我们来到布拉格国家歌剧院。“在夫人的陪伴下,莫扎特前往布拉格,他的歌剧《唐·乔万尼》1787年秋天在那里首演。”Eduard Morike,德国浪漫派小说家那著名的《莫扎特在去布拉格的路上》,描述了莫扎特生命中的高光时刻。参加从上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传统“莫扎特音乐晚宴”,演出曲目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魔笛》等。莫扎特歌剧配佳肴美酒,美丽的布拉格,一切如梦如幻!
布达佩斯
阔别五年,重回布达佩斯。早晨起来,拉开窗帘,窗外的美景令人惊艳。教堂的钟声悠扬敲响,与国会大厦毗邻的马加什大教堂精美绝伦,奥地利皇帝约瑟夫和茜茜公主在此加冕为匈牙利皇帝和皇后,李斯特为约瑟夫和茜茜加冕仪式首演《匈牙利加冕弥撒》。
我们先来到匈牙利贝多芬情人庄园——布隆格维克家族庄园,贝多芬曾三次来到这里居住创作并教授几位贵族小姐钢琴。两百年来,世人猜想的贝多芬三位“不朽的情人”居然都来自这座庄园,贝多芬更为两位情人谱写了《月光奏鸣曲》和《致远方的爱人》,为两位情人的兄弟、赞助人布隆格维克法兰斯伯爵谱写了《热情奏鸣曲》。《第四交响曲》保留着贝多芬生命中最甜蜜日子的芬芳。致爱丽丝(1810)曲名其实是“致特蕾塞(Therese)”由于笔迹潦草而被误解读为“爱丽丝(Elise)”。
图片
贝多芬情人庄园
这里展出了贝多芬使用过的钢琴、他的头发和原始信件,包括给约瑟芬的14封情书。
第二天,继续寻访音乐大师的足迹。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李斯特故居博物馆,音乐大师人生的最后七年居住在这里,他在这栋大楼创立的音乐学院人才辈出,包括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托克。李斯特生前坚定支持瓦格纳、肖邦、柏辽兹,扶植青年天才圣桑、葛里格、德彪西和鲍罗廷……瓦格纳曾说:我必须感谢一个人,如果不是他的话,我所写的哪怕一个音符都不会为人所知!这位亲爱的挚友在我被德国通缉之际,以无可比拟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尽力使我为世人所知。我要把最高的荣耀献给这位挚友。他就是我的贵人与恩主弗朗茨·李斯特!
李斯特的卧房兼工作室,墙上挂着女儿科西玛(瓦格纳妻子)的肖像。李斯特书房和博物馆研究室藏有大批李斯特原版作品与珍贵手稿。
图片
李斯特博物馆研究室
感谢匈牙利华人作家协会会长张执任指挥,副会长阿心热情陪伴。我们从李斯特音乐学院到李斯特故居博物馆,从国家歌剧院到下榻的面临多瑙河伊丽莎白大桥(西公主桥)的洲际酒店,一路兴致盎然。在CORSO餐厅吃完可口的“古拉昔”牛肉汤配鹅肝酱晚餐后,登上晚八时的多瑙河观光游轮,熏风吹拂,心旷神怡。
维也纳(二)
乘火车从布达佩斯来维也纳逗留最后一夜。
歌剧院是音乐和艺术的殿堂,也是建筑和文化的瑰宝。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成于1869年,其精致的巴洛克元素与豪华的新文艺复兴风格相交辉映,气势宏伟,美轮美奂,在春风沉醉的夜色下荡人心魄。由于盟军对维也纳艺术史的尊重,这座歌剧圣殿在二战期间幸免于轰炸。音乐宫殿里的先贤祠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长廊音乐家雕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海顿、理查德·施特劳斯、韦伯、格鲁克、罗西尼、马斯奈……人类精神生活的瑰宝。
热情的前台经理居然帮我们买到了当晚7点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的票子!
图片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包厢
虽然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已听过N次,但早已向往维也纳的原汁原味。最惊艳的是指挥家面前是一架古式三角钢琴,发出莫扎特时代古老的琴声,指挥家时而坐着弹琴,时而站着指挥;舞美与制作也相当维也纳。
最喜欢的当然是苏珊和伯爵夫人的二重唱“熏风吹拂”,联想起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安迪在大牢播放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的片段:
“歌声直窜云端
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
宛如小鸟飞入牢房
使石墙消失无踪……”
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
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整整十天,堪称完美的音乐大师寻踪之旅。感谢维也纳、布拉格和布达佩斯各位亲爱的朋友!音乐与友情,人生最美的花朵,期待我们不久后相聚我的可爱故乡上海!‍‍(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