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指赖就职后更要关注美国大选结果,特朗普将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新华社批赖“挟洋壮胆”

美国专家认为,赖就职后,因为结构性的因素,短期内很难推动任何重大议程。要保持台海稳定,更应该关注的是今年底美国大选结果。美中关系如果在美大选后恶化,对台湾并不利。
中评社报道,赖就职之后,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20日举行线上研讨会,探讨赖治下的台湾前景。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项目非常驻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表示,过去两年半,赖向世界行销他将是蔡2.0版,其就职演讲想强化这种形象。其就职演讲内容不新,所提出的主题是过去八年民进党已经涉及的。
南乐认为,人们对赖暗中有心违反现状心存怀疑,但结构性因素使他难以去做。首先,长久以来的大量民调显示多数台湾民众不想改变现状,如果硬要改变现状,对于赖和民进党而言是政治自杀。其次,台湾立法机构现在处于混乱状态,任何重大立法通过都是不可能的。最后,他知道美国不想让他越过红线或者不想让他比现在更具刺激性。这些从赖的就职演讲体现出来了。
南乐进一步分析,面对台湾内部的政党分裂,民进党在立法机构中不占多数,国民党和民众党觉得可以联手左右立法机构的节奏和基调,因此赖很难推动任何重大议程,也很难向其选民交付成果。今后几年,赖的日子将不好过,他将忙得不可开交。
相比之下,南乐认为更应当关注的是11月份之后美国大选的结果。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上届特朗普政府中支持台湾的博明等人将不会再回来,因为他们已经与特朗普决裂。但特朗普将给东亚地区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玛丽华盛顿大学荣休教授兰若思(Elizabeth Larus)表示,预期赖清德会强化与美国的关系。即便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跨党派的对台支持不会变。今后还会看到美台官员互访的增加。
兰若思指出,即便像博明这样的人出局,仍会有上届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人加入,而他们很反华。因此美中关系在特朗普再执政后只会保持现状或恶化,不会变好。她说,这对台湾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台湾和本地区都希望稳定和可预见性。但特朗普卷土重来,将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为了避免美台关系引发台海震荡,兰若思建议,美台来往应当保持“非官方的代表团”,“在雷达之下悄悄行动”,要忘掉“官方政治”。
耶鲁大学法学院常驻研究员傅楠(Nick Frisch)日前在《外交事务》网站撰文,谈赖“摇摇欲坠的平衡术”。
傅楠认为,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专家们应当收回他们在台湾问题上的煽动性和无益的言论。如果华盛顿的目标是通过军售和训练来加强不对称威慑,那么政策制定者不要大张旗鼓或摆出政治姿态。美方压倒性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地把任何潜在冲突的日期推迟到未来,希望政治形势会发生变化,使和平、永久性解决成为可能。
新华社针对赖演讲发表时评指出,玩火者必自焚。
新华时评批赖“挟洋壮胆”,妄图“倚外谋独”。赖打着“民主”的幌子贴靠、迎合美西方反华势力,甘当马前卒,乞求外国主子为其打气撑腰。其所谓“民主”根本就是煽动“反中抗中”、进行谋“独”挑衅的“遮羞布”,其媚外求荣根本是拿着卖台、害台甚至毁台来当作“投名状”。
新华时评强调,“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坚不可摧,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行动坚决有力。对于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大陆决不容忍、决不姑息。赖清德、民进党当局及“台独”分裂势力不要低估大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任何谋“独”挑衅,必会遭到强有力的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