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健康擦边球用力过猛?

近日,被称为“酸奶界爱马仕”的现制酸奶品牌Blueglass推出名为“男友力扳回一局”系列新品,并称其添加了人参、玛咖、鹿鞭、蛹虫草等中药材。有网友称新品为“壮阳泻药”,并质疑其安全性与合规性。其伴有壮阳暗示的宣传海报和食品安全问题,一时间引发消费者对酸奶行业乱象的广泛关注。
从美颜到壮阳网红酸奶新品惹争议
Blueglass作为一家高端现制酸奶品牌,一直标榜“现制”“手作”,平均单价在45元左右。
近日,Blueglass新推出系列产品“男友力扳回一局——Superboy”,并标注“特别使用:玛咖、肉苁蓉、黄精、人参、鹿鞭、牡蛎肽、蛹虫草、牛磺酸、小桔袋”。在广告中使用了“18禁”的符号,并配有“18周岁以下不卖,60周岁以上不敢卖”“别说你不懂”等字样。上述广告内容被部分消费者认为有低俗营销之嫌,同时消费者质疑其产品成分是否安全,会不会有副作用。
对此,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告处要求相关区市场监管局到现场,就媒体曝光的低俗营销、误导消费等问题开展调查。目前Blueglass门店基本都已将问题广告标语下架,Blueglass小程序页面上涉嫌“插边球”的广告语已不可见,只在成分页上注明含有玛咖、肉苁蓉、鹿鞭等成分。
事实上Blueglass已经不是第一次出错,早在2021年,Blueglass就因为“超强抗氧化功效”“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用语涉及虚假宣传而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万元。
酸奶内卷用力过猛 市场乱象丛生
近年来,消费者愈加重视饮品的健康属性,现制酸奶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随着茉酸奶、Blueglass等品牌不断出圈,现制酸奶的热度不断提高。以抖音的搜索指数为例,2023年,现制酸奶的搜索量单日指数值多次突破150万。需求高涨,拉动了酸奶市场规模急速增长。得益于巨大的市场空间,酸奶市场也引发了国内外行业巨头的加码布局,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内卷变得空前严重。
2022年皇氏集团旗下的一款酸奶产品,在其包装上标注:“酸奶菌株从巴马百岁老人肠道采集筛选”给不少人带来厌恶,消费者炸开了锅。此事引发热议后,皇氏乳业发布公告称,由于产品标签上文字内容摘录自巴马益生菌专利摘要,过于直白,使部分消费者感到不适,深表歉意。
2023年7月,茉酸奶接连4天登上热搜,除了其产品售价过高被网友讨伐外,更致命的是有网友发现茉酸奶打着健康低脂的旗号,却使用植脂末和冰淇淋原浆,消费者吐槽“茉酸奶=没酸奶”。
2023年8月,Blueglass推出了“畅”系列酸奶,命名为轻盈小蛮腰,卖点就是大量益生菌和膳食纤维,改善便秘。有部分消费者在食用该产品后发生了程度不同的腹泻症状。Blueglass官方客服表示,“畅系列酸奶”有5000亿活性益生菌,反应会更加强烈,因此不建议肠胃消化功能弱者食用。该酸奶以拯救便秘作为宣传点,但医学研究表明,一味通过腹泻来改善便秘会加重胃肠道菌群失调,容易丢失身体营养物质,损伤肠黏膜屏障,对身体有害。
酸奶品牌“内卷”翻车,显示出随着消费升级,企业更注重自身产品的差异性,许多酸奶品牌都在谋求高端化发展。为了尽快抢占先机,品牌们纷纷寻求酸奶的新卖点,甚至争先恐后地抢噱头、博眼球、炒作概念,力求从众多酸奶品牌中脱颖而出。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郝渊晓表示,商家为了突出酸奶产品的“差异化”,纷纷推出添加各种各样成分的酸奶,过度营销,忽视了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这样的产品无法长久,最终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回归酸奶本质健康、安全、物有所值
从《2021年中国乳业行业运行大数据及市场趋势研究报告》来看,“高端化”“健康化”“功能化”是乳制品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陕西省中医医院临床营养师尹薇指出,酸奶的核心营养成分是钙和蛋白质,此外,在酸奶中添加一些益生菌和膳食纤维也是允许的。但是一些风味发酵乳往往会添加大量的糖,甚至是中药材等其他的风险因素。如果只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浅尝一下无妨,但长期食用,想要达到治疗效果或满足特殊需求是不理智的。
同时,有些现做酸奶为了让产品口感更丰富,看起来更高端,会添加一些高糖的水果、燕麦、爆珠等小料。消费者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摄入这种酸奶,有肥胖风险。尹薇建议,大家对市面上酸奶品牌的宣传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自己的健康需求,优先选择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发酵乳。
当下,高端化酸奶日渐成风,很多消费者认为价格是产品质量的必要保障,信奉“便宜没好货”,但殊不知这正中商家下怀。许多酸奶生产者为把产品打造成社交货币,营销炒作、哄抬价格,营销成本占了大头,这与酸奶高端化背道而驰。
酸奶的市场竞争环境持续变化,将来产品形态还将越来越多样化,新品牌会不断涌现。但是消费者对酸奶的根本需求仍然是健康、安全、平价,这是食品行业发展长期不变的基础,也是产品迭代创新的立足根本。
郝渊晓指出,酸奶产业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一定要回归食品本位,深度挖掘消费者需求的“痛点”,而不是依赖“过度创新”来忽悠消费者。从酸奶产品本身功能的提升,实现附加值的提升,才是企业长久发展之计。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曲丽莉 实习生 贾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