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野鸭湖
猛禽进入迁徙高峰
图片
鹗在野鸭湖捕食猎物。王新摄
近日,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上空热闹非凡,成群的红脚隼、游隼、猎隼等猛禽盘旋飞舞,场面壮观。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野鸭湖陆续迎来猎隼等猛禽,眼下它们进入迁徙高峰,预计整个迁徙过程持续至6月。
猛禽大致分为昼行性和夜行性两类。最近几天,野鸭湖上昼行性猛禽尤为引人注目。白尾海雕、乌雕、猎隼、鹗、红脚隼、游隼、黑鸢、凤头蜂鹰、白腹鹞、大鵟(kuáng)、普通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纷纷亮相,它们时而张开双臂高空翱翔,时而将两翅举成V形低空盘旋,在树林里寻觅猎物,时而降落草丛中,喝水、休憩。
“大规模猛禽来野鸭湖中转,说明这片区域生物多样性达到了一定程度,形成了一个小型食物链。”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工作人员方春说,猛禽的活跃,进一步证明野鸭湖湿地环境持续向好。(记者 李瑶)
密云水库
鸟岛喜迎出生潮
图片
鸟岛上的鸬鹚一家。 马岳摄
密云水库鸟岛近期迎来出生潮,鸬鹚、苍鹭、大白鹭等鸟类雏鸟陆续破壳而出。预计到本月底,鸟岛上破壳雏鸟累计将达4000余只。
孟夏时节,密云水库碧波荡漾,草木葱茏。走近位于水库西南角的鸟岛观测点,就听见对面鸟岛上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抬眼望去,鸟岛上树木枝杈间,数不清的鸟窝里,毛茸茸的雏鸟正嗷嗷待哺,鸟爸鸟妈有的张开双臂将雏鸟护在身下,有的在鸟巢附近盘旋,有的则俯冲到附近水面捕食,场面十分热闹。
“2月我们巡视发现了一批苍鹭飞抵鸟岛,是今年首批回到鸟岛的鸟类,拉开了候鸟回归的序幕。”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水生态管护员孟子游介绍,三四月,鸟岛上鸟类进入繁殖期,4月15日左右,发现了第一批破壳而出的雏鸟,五六月是雏鸟大规模孵化、破壳而出的阶段。“预计从下月开始,幼鸟会跟着爸爸妈妈学习捕食,等到八九月候鸟开始向南迁徙的时候,它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生存技能,会一同南飞。”孟子游说。
密云水库鸟岛位于水库西南部,面积约165亩,其中鸟巢分布区域约占83亩,近年来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繁殖。
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副所长王群介绍,鸟岛上大约有2600余个鸟巢,成鸟约3000多只,“雏鸟陆续破壳而出,预计到这个月底,累计破壳的雏鸟能到4000多只,目前在鸟岛上繁殖的主要是鸬鹚、苍鹭、大白鹭这三种鸟类。”王群说,鸟类繁殖和育雏期间,水生态管护员会对鸟岛进行重点保护,除必要情况,禁止一切无关人员上岛。
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地区共发现、记录鸟类235种。从2019年密云水库开展鸟类资源系统监测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地区已累计增加45种鸟类。 (记者 王天淇)
翠湖湿地
还没巴掌大 你可真能飞
图片
远道而来的灰头鹀。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一只没有巴掌大的鸟儿有多能飞?昨天,记者从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获悉,在开展春季鸟类环志工作时,该站回收到一只已经被环志的灰头鹀(wú),环志信息显示,它来自蒙古国。
这只灰头鹀看上去和麻雀差不多。灰头鹀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东北及中部部分地区是它的繁殖区,长江以南是它的越冬区,在北京常见于较低海拔的林地及湿地草丛、苇丛等生境中,大多为旅鸟,也有少量越冬个体。
“我们发现这只灰头鹀已经被环志,右脚上佩戴着一只金属标志环,我们向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核查,它竟然来自蒙古国,是2022年9月27日在Khurkh鸟类环志站被环志的。”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只雌性灰头鹀是北京市首次回收到其他国家环志的雀形目鸟种。这次回收,作为灰头鹀迁徙动态的重要记录,为研究该鸟种生态分布及迁徙规律提供了可靠依据。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环志到鸟类15目37科120种,截至2024年春季共有373只鸟类被再次环志,包括棕头鸦雀、银喉长尾山雀、沼泽山雀、灰头绿啄木鸟等。其中一只雌性星头啄木鸟,首次环志时间是2014年9月30日,2022年9月30日又被回收,是翠湖湿地目前从环志到回收时间最久的鸟。还有一只雄性黄喉鹀,首次被环志是2015年10月15日,之后又分别在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被回收,可谓翠湖鸟类环志工作站的常客。“这些回收信息表明翠湖湿地公园内鸟类自然状态生活良好,公园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已成为许多候鸟越冬以及繁殖场所。”海淀湿地野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孙颖)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