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身家】尿中见血,怎么办

图片
门急诊中碰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医生,我小便出血了,你赶紧帮我看看”。
尿中见血该怎么办?明确血尿的原因和分类,需要结合一些实验室检测(如尿常规、红细胞异型率、凝血功能等)和影像学检查(泌尿系超声、腹部CT、双肾CTA等),不过从血尿常见原因来较为简单地分辨,也可以带来一些参考指导。一般来说,肉眼血尿大致可分为四类:
泌尿系统器官病变
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症等;一部分肾性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肾病等;其他像泌尿系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外伤、肾梗死、肾下垂也会有血尿表现。此外,药物和毒物也可能会诱发血尿
泌尿系统毗邻器官的病变
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等,由于其分泌物最后也是从泌尿道排出体外,所以也可能会呈现出尿中见血的表现。
系统性疾病
如败血症、白血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
运动性血尿
指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骤然出现的一过性血尿,与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量增加过快有关。这种血尿多数运动中止后就迅速消失,一般不超过3天。这种一过性的血尿也被称为生理性血尿,往往在尿色正常时各项检查均正常。
需要提醒的是,吃了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或甜菜、火龙果等食物,色素会使尿液变红,但这和血尿不同,需要进行区分。
遇到血尿切莫惊慌
不少人并不知道,在1L尿液中含有1mL的血液,尿液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同样盛有200mL纯净水的量杯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红墨水,可以直观地感受颜色呈梯度的变化。但在实际实验中,200mL水中仅滴入一滴红墨水,就能让肉眼分辨出明显的区别。
“红色”是如此的分明,这或许与人类的进化有关系,红色可能作为代表“血液”的警示色泽,是让眼睛较为容易识别的颜色。一般来说,10滴红墨水应该小于1mL的量。所以日常生活中,150mL尿液中如果有1mL的血液溶于其中,其颜色应该更深于试验中标记“10滴”的量杯中液体。
合并不适症状可能预判这些疾病
血尿+剧烈疼痛,或是泌尿系统结石
突然出现背部至腰部的剧烈疼痛症状,一般只在身体一侧(左侧或右侧),疼痛的表现形式不是刺痛或者灼烧痛,而是阵发性绞痛,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有些患者会尝试去厕所,但是排尿或排便后并不能缓解这种疼痛;要考虑泌尿系结石导致的肾绞痛可能性了。如果还能排除腹泻,患者同时有既往结石病史(如体检提示肾内有结晶),大概率是泌尿系统结石。
大多数情况下,泌尿系结石引发的肾绞痛并不致命;但是肾绞痛的疼痛评分确实又很高,肾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呈刀割样,严重时疼痛程度甚至和分娩、骨折、手术等相当。患者遇到这种情况,应考虑及时至泌尿外科急诊就诊,以解痉镇痛为主,辅以必要的抗感染、电解质以及补液支持,具体还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调整。
血尿+强烈尿意,或是泌尿系统感染
除了肉眼血尿,还出现如长时间有强烈尿意,小便时有疼痛或烧灼感,尿液甚至有气味等症状,可能考虑泌尿系统感染。当然也有前列腺炎、精囊炎可能,膀胱肿瘤少部分患者会有难治性尿路感染表现。
如果还伴有高热症状,应当予以充分注意,可能是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一般而言,泌尿系感染伴随血尿表现多在女性特别是老年女性中较为常见。伴有高热症状的血尿患者,应及时至急诊就诊,进行较为系统的检查明确原因。若无全身发热症状,可以考虑先增加摄入水量,门诊就诊即可。
无痛性肉眼血尿,或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无痛性肉眼血尿”是临床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肉眼血尿不伴有其他排尿症状如疼痛、尿频、尿急或尿失禁等。血尿严重时常有血块或腐肉组织。如果血尿患者是老年人,要充分考虑这种血尿或许是泌尿系恶性肿瘤的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注意观察尿液中是否还有血块(条索状或者絮状等)。如果有血块但量不多,患者可适当增加饮水摄入后及时至门诊就诊。如果血块量较大,甚至会导致排尿不通畅,应考虑及时急诊就诊,进行较为系统的检查。
当然也要充分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有没有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的病史,或者有没有长期罹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史等。
综上所述,面对“血尿”既不能过于惊慌病急乱投医,也不应该视若无睹或讳疾忌医。科学面对,积极治疗才是正确的做法。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