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发单发,小信息也有大学问

一位朋友在学校担任领导职务。某天中午我到学校去找他,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一位教师在那里抱怨:“怎么就盯着我呢?我孩子今天有点不舒服,回家照看一下,所以来晚了。我路上开车开得很急,但还是被你点名了……点名了,我也索性不进教室了……”教师有些情绪,朋友一边尴尬地苦笑着,一边极力进行劝导。等教师走后,我问起事情的缘由。原来,按照值班表,中午自修时那位教师应该在教室里督促辅导。可是他人不在教室,朋友就在教师群里发了一条信息:“今天中午自修,某某班缺老师。”这条信息惹得当事人来找领导解闷。
微笑之后的我有点怅然若失。
学校管理应追求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统一。在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比如教师偶尔迟到等,说大也不大,但若任其发展,学校纪律很可能会松散,但若一针见血地立刻指出来,往往显得死板严肃。回到这件事,在教师群这个特殊的空间,发一个“某某班缺老师”的信息,就等同于告诉大家某某老师还没到岗或迟到了。说得严重一点,就好像“宣判”某某老师有意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这显然不利于正能量的营造,在其他教师的印象中也会产生一种马虎不敬业的看法。但如果这种风气蔓延开来,一些人“跃跃欲试”进行模仿,整个管理就会出现疲沓松散的现象。事实也正是这样。由于是中午自修时段,也不可能真正以“旷课旷工”的责任缺失来对待。该校只能时不时以“某某班缺老师”的信息来“广而告之”,以此提醒督促。朋友无奈地透露,即使这样,中午教室里还是三天两头缺老师……
听了朋友的话,我认为“三天两头缺老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领导首先要引导激励好教师,要在学校管理中营造一种正能量,要让校园弥漫着认真积极的浓厚风气。营造正能量时,不能一味指责训导,而应设身处地关心引导。学校管理中如要发送有关信息,就要考虑信息的传达面,要衡量信息怎样发——是发给全体教师,还是一对一发给某位教师。
上述案例中,这位教师事出有因而迟进教室,学校相关领导应该给予主动关心。如要发送信息,可以把相关信息发给教师本人:“某某老师,你好!从值班表上得知,今天某某班的午自修老师是你。你可能临时有事耽搁了吧,我先帮你在教室里照看着。”这样巧妙地以信息提示教师本人,又以自己在教室看护的无言举动表达对教师的关心呵护,温馨感人。同时,在教师群里也可以这样发信息:“中午时分,各位老师克服困难,相互协调,按时进班督促学生自修,保障了常规管理的有效深入。老师,你们辛苦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不必在教师群里“示众”,不需要大声批评叫喊,轻轻点拨,无言提醒,因势利导,会使彼此心理趋于和谐,让信任与感激的真情弥漫在校园之中。
发送信息让沟通交流更加方便顺畅,但要考虑场合。一般来说,信息中的内容带有普遍问题,并且不明确指向具体教师,那么信息应广而告之;信息中的内容具有励志性质,会营造出积极进取的正能量,那么信息应传递给每位教师。如在紧张繁忙的期末备考阶段,可以用信息提示:“期末考试即将到来,又要考前辅导又要负责监考,事情杂,任务多,请大家注意辅导、监考时间,及时到位。谢谢!”这样的短消息,往往能使平时有点懒散的教师也不会以“忘记了”为借口而迟到,保证了班级管理和考试正常进行。针对教师比赛之事,可以用这样的信息提示:“亮出你的风采,凸显你的能力!市学科素养比赛,规格高,含金量足,请好好准备,力争佳绩,为自己争光!”这样的信息,刚柔相济,情理交融,相辅相成,往往能有效提升校本管理的层次和境界,也会收获别有洞天的效果。又如,外校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纠纷,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校长听到消息后,梳理回顾发现本校几位教师也可能发生类似的情况,于是郑重其事地发送信息:“温馨提示:外校的教育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遵守规定、严格自律。教育学生要耐心细致,切忌简单粗暴;要巧妙引导,杜绝罚抄现象;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既要教育好学生,又要警戒好自己。”这个由外校的事情引申出的信息,既对全体教师提出了要求,又避免了与相关教师直接言语交流的尴尬。否则,你可能好心好意去关照呵护教师,反过来讨个没趣、吃个闭门羹。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短信微信也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一环。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发短信微信要注意恰到好处、因势利导、情理交融的要求,也要区别广而告之和点对点发送的特点,这样才能收获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治人的美好愿景。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原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4年05月22日第6版 
作者:金坤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