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李万材不告知幼天王下落,被曾国荃处死

列王李万材被俘虏,拒绝说出幼天王下落,被曾国荃处死。李万材人微言轻,得不到重用,但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也是一条值得敬佩的汉子。
图片
列王,是什么爵位呢?太平天国后期,王爵泛滥成灾,文字不够用,很多地位一般的人封王之后,统一叫“列王”,只有王爵名号,没有实际权力。
李万材,出身天地会,从金田起义就参军,却没有得到重用。但是,李万材也是幸运之王,长期征战岁月,他活了下来,顺利来到南京,一度改善了生活。
天京陷落之前,李万材很少有史料记载,估计也没功劳。李万材的事迹,主要是掩护幼天王洪天贵福撤退,并承担断后任务,与湘军厮杀。
1864年7月,湘军攻克南京,曾国荃直接回去睡大觉。此时,曾国荃觉得有必要报答湘军,纵容他们劫掠城池,发家致富。
湘军忙于劫掠,不但没有跟太平军巷战,还让他们帮忙搬运物资。只要太平军能把财宝运到城外,湘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走他们。
龙脖子山,湘军攻破南京的缺口,也是从这里杀入城内。赵烈文担心太平军主要成员从这里突围,建议曾国荃派兵拦截。
曾国荃不理会,因为没有湘军愿意去厮杀,拿下城池后不赚一笔,还拿命去跟太平军搏斗,得不偿失。
图片
湘军忙于劫掠,为太平军突围创造条件。李秀成掩护幼主,刘庆汉、李万材等充当前锋,从缺口处冲出,朝着广德方向走。
李秀成把良马让给幼主,无法离开南京,转而到方山去躲避。村民陶大兰贪图财富,擒拿李秀成,送给湘军悍将萧孚泗,结果非但得不到赏赐,还被暴打一顿。
刘庆汉、李万材护送幼主,到了广德,洪仁玕才出来接应,一起去湖州。
得知有人突围,曾氏兄弟也着急,赶紧派人追击。湘军杀过来,又需要有人承担殿后作战,这任务落到李万材身上,他为了幼主安全,主动要求留下来。
李万材一边战斗,一边撤退,拖延湘军进展速度。太平军此时士气低迷,难以抵挡湘军、团练武装的进攻,损失了许多兵马。
但是,李万材依然完成任务,来到了湖州,跟上大部队。湖州,太平天国在江浙的最后堡垒,湘军、淮军、英法联军包围城池,处境岌岌可危。
为此,洪仁玕决定护送幼主去湖北找陈得才,一起去关中创业。李万材,还是一个任务,掩护幼主,为太平军转移赢得时间。
图片
湘军察觉太平军突围,便发起追击,李万材则设下埋伏,击退了湘军,幼天王顺利逃出湖州,朝着湖北方向走。
李万材断后,兵力不多,粮草也耗尽。起初,李万材还能跟上大部队,保持必要的距离,不让湘军靠近幼主,但兵马一点一点被消耗,终究无力回天。
到了淳化镇,李万材与数倍于己的湘军血战,身受十几处伤,力竭被俘虏。
李万材被押送到南京,接受曾国荃审问。此时,曾国荃最想知道幼天的下落在何处,也想为自己纵容湘军掠夺导致幼天王突围辩护,便在李万材身上做文章。
曾国荃上奏朝廷,说在淳化镇俘虏了幼西王、幼南王、章王,以及洪氏众多诸侯,是一次大胜利。殊不知,在淳化镇被俘虏的王爷,只有列王李万材,含金量明显不足。
幼天王究竟去了哪里,最终目标在何处,这是曾国荃急需知道的。为此,曾国荃让李万材写下自述,说出幼主的下落,还能从轻处置。
李万材战功一般,却也知道湘军的本性,即便说出幼主下落,也活不了。松王陈德风、慰王朱兆英暗中投降曾国荃,把南京城内的虚实告诉他,还愿意充当湘军内应,结果很惨。
湘军破城而入,不管有没有投降,一律劫掠府邸。陈德风、朱兆英不敢反抗,还希望继续讨好湘军,曾国荃看在自己提前投降的份上,给一条活路。
曾国荃不管,为了掩盖真相,把陈德风、朱兆英当俘虏处理,说他们是在战场被擒拿,以此邀功,然后全部处死。
图片
李秀成自述中,说自己早就知道陈德风、朱兆英降清,却不去处置。李秀成告诉他们,投降也是死路,清朝不会放过你们,此前的苏州杀降就是例子。
既然活不了,李万材又岂会说出幼主下落呢?郜永宽出卖谭绍光,陶大兰坑了李秀成,结果不也倒了大霉。
史载:“惟万材实为所擒,吐供言不知幼主所之,盖不欲清吏追及者也。”
明知道幼主去了哪里,但李万材就是不告诉曾国荃,结果被凌迟。当然,幼天王也没能到湖北,在江西境内被席宝田抓获,送给江西巡抚沈葆桢。
李万材得不到重用,仅仅是“列王”之一。但是,天京陷落后,李万材愿意承担断后作战,掩护幼主突围,被俘虏后还守口如瓶,也值得敬佩。